界首市大黄镇处于城乡接合部,辖区涉及征地拆迁、地界纷争等矛盾纠纷偏多。近年来,该镇本着“群众吹哨 干部报到”的服务机制,把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作为维护全镇社会稳定的中心环节来抓。在工作实践中,该镇整合资源,创新推出“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的“三联”工作法。通过这种“三联”行动,有效打破部门壁垒,破解过去办事踢皮球现象,真正把“群众吹哨 干部报到”落在实处。2023年12月18日,记者专程走访了大黄镇“三联”中心。
大黄镇政法委员程心俭介绍,2020年以来,大黄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到,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整合力量,举全镇之力,聚焦化解矛盾,势必要建立一个联动工作平台。该镇依托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员和专业律师,组成大黄镇“三联”中心基本班底,镇政法委员兼任镇三联中心主任。在此基础上,组织辖区的“四员”(公安联络员、司法调解员、治保员、综治网格员)及“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专家),参与调解本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形成了党委牵头、公安主导、司法协作、全民参与的调解机制。根据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时,习惯拨打110电话的实际情况,该镇党委政府顺势而为,将“三联中心”设置在大黄派出所院内。目前,大黄镇三联中心现有各类骨干调解员73人。
在运作过程中,该“三联”中心针对上级交办反馈的问题、群众来访反映问题、上级部门交办问题以及“110指挥平台”指派问题等,实行“敞口收集问题,一个漏斗交办”模式。所有问题由镇“三联中心”分类交办处理:对于民事纠纷,移交给相关单位、村调解处理;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直接由派出所处理;对于需要普法教育的,由司法所处理;对于不孝顺父母,违反公序良俗的,交给村里处理,真正实现一站式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同时,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紧紧围绕排查、化解、防范三个环节,开展各项工作,将问题解决在现场、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确保一方平安。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好”落到实处。
在工作中,该镇认为“三联中心”是工作平台,发挥作用,关键在人。“三联中心”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三懂四会”要求,加强经常性集中和分散培训。由有经验的老同志轮流担任辅导员,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二三四”工作理念,即:“一杯浓香茶、两句贴心话、三方坐一起、四季能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效。
“三联”中心成立以来,各部门、各村在处理矛盾纠纷实践中,不断打磨、碰撞。因此,也创新产生了更多更接地气的做法。该镇主任科员段相章是位历经四个乡镇工作的老同志,对农村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他被大黄镇群众称为“善断家务事”的“老段”。在“三联”中心,就专门为他设置了“老段工作室”。
该镇宣传委员姚易承总结说,老段有“四大法宝”:一张网、一本账、一套法、一片心。
细化起来就是织就“一张网”,组织镇级下辖7个村的606名党员户长担任网格员,编织了覆盖全镇69个自然村的网格化矛调队伍,确保信息畅通、问题直达;书写“一本账”,接到群众诉求和热线反馈后,认真梳理问题清单、形成办理台账、实施盘点销号,切实扎紧矛盾调处的工作闭环;练就“一套法”,按照“接诉即办,平安联建”的思路,召集“四员五老”商讨会,组织矛盾纠纷群众评议听证后,对症下药办理;尽到“一片心”,围绕做事“问心”、服务“真心”、群众“舒心”,做到程序规范、问心无愧,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化解彻底、事心双解。近三年来,“老段工作室”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矛盾纠纷处理中,将触角向贴近群众的“最后一米”不断延伸。通过“解小忧、办小事、帮小忙”,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5件次。
2020年以来,大黄镇“三联”中心共计调解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862件。截至记者发稿时,仅2023年就妥善处理了结矛盾纠纷183起。(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