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谢家集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领域推出全方位排查、全链条解决、全覆盖跟踪等举措,构建起一站式闭环解纷“排、调、访”新模式。2023年以来,全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呈现“一升三降”态势,矛盾纠纷化解率程度指数上升至92.59%;民商事收案数、纠纷类警情数、信访总量分别同比下降6.64%、34.5%、32.1%。
全方位“排”,力争早发现。坚持早排查、早发现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前提。小网格深入排。在全区230个网格内推行“警网融合+”模式,发挥200余名专职网格员、45名警格员“人熟事清家门近”优势,1名社区民警与4名网格员“绑定作业”,每月全覆盖入户走访,每天全过筛网格微信群、“警民议事厅”信息,网格主动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连续3年提升25%以上。多部门联动排。聚焦“门内”婚姻家庭,“门间”邻里、物业,“门外”老矿区遗留问题、交通、医疗等纠纷多发高发领域,进一步细化明确18个部门排查责任,形成合力。区委平安办每月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各领域摸排化解情况。大数据智能排。在“E治理”平台设置纠纷联排模块,打通数据壁垒,将法院诉讼立案、公安接处警、司法法律咨询、妇联维权热线、信访受理等涉及矛盾纠纷类数据第一时间导入,及时分类分级流转。2023年以来共闭环处置3519条纠纷信息。
全链条“调”,推动真化解。坚持“小病小医、专科专治、难症联诊”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梯次解纷力量,提升解纷质效。基层就地调。培育“谢大姐”调解品牌,组建了“退休女法官+社区老书记+妇联专干+特邀调解员”的386人调解队伍,实现93个村(社区)工作室全覆盖,采取工作室集中“接诊”与网格邀请上门“问诊”方式,利用“讲乡音、善沟通、明情理、懂法理”的优势,实现近70%的纠纷就地化解。团队专业调。聚焦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吸纳67名调解能手、领域专家组建“专科团队”,实现每个调委会至少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制定调委会介入调解的标准和流程,提升解纷精准度和成功率。近年来,经调解的纠纷无一起转化为民商事、治安、刑事案件。中心会诊调。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12个“一站式”矛调中心的统筹调度、协调联动作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集中“会诊”制度,介入属地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协调部门和专业组织、专家咨询库成员参与化解。2023年3月,区矛盾调解中心在人社、司法等部门会诊基础上,妥善化解了1起困扰某中学12名教师近10年的养老社保争议纠纷。
全覆盖“访”,确保不反弹。坚持做实矛盾纠纷化解“后半篇文章”,确保跟踪回访、闭环处置、高效满意。全面回访减存量。实行“凡调必访”,建立“60天回访机制”。组织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调处后的2个月内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开展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等情况,巩固调解成效。跟踪走访控增量。结合回访情况再研判、再梳理,对需持续关注的,设定6个月回访期,每月入户走访一次。坚持“一户一策”,采取不同策略修复当事人之间关系,避免引发次生纠纷,力求案结事了人和。重点下访防变量。对积怨较深、盘根错节、历经诉讼程序后仍矛盾凸显的纠纷,及时纳入“不平安家庭”库,组织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提前介入、定期下访,精准帮扶转化,对困难人员按政策救助到位,全力消除风险隐患。全区连续多年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大恶性案(事)件。
(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