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记者从安庆市委政法委获悉,近年来,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综合机制,全力推动安庆特色“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控制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上下四级一体,构建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实现市级统筹调度。统筹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等平台功能,建立受理分流、专人领办、限期反馈、跟踪调度、回访核查等操作规范,整合道路交通、医疗纠纷、商事调解等行业性专业性解纷资源,指导全市“一站式”解纷工作高效开展。县级化解终结。规范县乡两级“六尺巷”类特色调解室建设,按照“1+1+1+1+N”模式,设置1个服务接待大厅、1个导调窗口、1个调解庭、1个速裁团队、N个功能调解室的功能分区,现已整合7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配备383名人民调解员,着力打造化解矛盾的“终点站”。乡级实战高效。整合基层政法力量,探索建立轮流坐班制度,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行政调解室、个人品牌调解室、视频调解室、法官工作室等可驻即驻,确保一般矛盾纠纷在乡级有效化解。村级前哨预防。发挥村(社区)“前哨”功能,组织网格力量常态排查调处一般矛盾纠纷,并将难以调处的复杂矛盾纠纷上报至县乡“一站式”解纷中心办理。
坚持排查调处一体,树立事前发现的工作理念。网格排查主动发现。将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将城乡社区党员干部、群团组织人员、退役军人、驻村工作队、驻区单位代表、平安志愿者等纳入网格员队伍,会同基层执法力量开展巡防巡查,及时排查辖区内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主动发现并减少矛盾纠纷。政务服务关联发现。市、县政法机关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定期梳理工作中发现的线索隐患,重点关注婚姻关系、就医、就学、务工等领域的政务服务异常信息,关联发现风险隐患苗头,及时推送至同级“一站式”解纷中心调处,做到预防在先、提前干预、有效调处。排查调解融合互促。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常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及时获取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准确掌握突出矛盾纠纷底数。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做到快调快处,及时消除隐患。
坚持协同联动一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纵向联动分级化解。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落实“631”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要求,按照性质类别、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区分,推动占纠纷总量60%的一般矛盾化解在村(社区)、网格,30%的重大矛盾化解在乡镇(街道),10%的疑难复杂矛盾化解在县(市、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2023年全市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0305起,调处率为98.28%。横向联动多方参与。乡级健全“吹哨报到”制度,根据矛盾性质或基层政法单位职能分流交办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涉事部门调处,限时办结反馈。2023年,县级“一站式”解纷中心对1459起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后系统化调处,并按需由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1127次,司法确认率达到77.2%。常态联动系统研判。市县两级“一站式”解纷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研判分析会议,党政负责同志专项调度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定期通报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其纳入平安建设考评范畴。
坚持化解帮扶一体,建立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专案专班攻坚解纷。县级中心采取“一案一专班、一案一团队”的方式联合攻坚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短期难以调处结案的矛盾,逐一落实“四定一包”责任制(定领导、定责任、定方案、定时限、包调处),专班跟踪持续化解。专人包保跟踪帮扶。对可能激化升级、引发恶性案事件的矛盾纠纷,由县级党政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属地、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综合运用上门化解、教育疏导、救助帮扶、依法处理等措施,依法解决合理诉求,有力防控风险隐患,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到位、风险隐患防控到位、涉事人员稳控到位。细致服务案结人和。包案专班对短期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整合各种专业力量,做好释法明理、政策帮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工作,促进当事人支持认同配合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直至案结事了人和。(通讯员 王天博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