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找、办、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18 14:51:39

枞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创新“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找、办、评”工作法,确保群众提诉求、组织有回应、书记出实招、问题能解决。2023年以来,全县基层党组织累计接待群众7366批(人)次,化解矛盾纠纷7312起,化解率达99.26%;全县命案“零发生”(2021年,全县发生3起命案;2022年发生2起命案)。

抓事前主动摸排,畅通“群众方便找”渠道。拓宽反映路径。214个村(社区)全覆盖发放“便民服务卡”,印制村“两委”联系方式及生活所需的便民电话。设置“书记接访室”,做到村书记每周固定时间接访,其余村干部每天参与接访。村“两委”班子手机24小时畅通,方便群众“随时找”。做实网格管理。划分1924个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网格,与乡村振兴及其他网格“多网合一”,将村居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动员党小组长、骨干党员、“五老”乡贤担任网格员,方便群众“即时诉”。突出重点排查。对重点人群,变“坐等上访”为“主动走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每周走访不少于一次,做到红白喜事、生病住院、家庭变故、矛盾纠纷、意外灾害“五必访”,意见建议、信访诉求、矛盾症结、困难原因、致富难题“五必记”。

抓事中有效处置,规范“问题马上办”程序。明确首接责任。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群众诉求处置第一责任人,对突发事件、村民纠纷、紧急求助等问题,第一时间现场处置;对群众信访(来电、网上投诉等)事项,书记必须过问。坚持分类施策。坚持“咨询类及时解释指导,投诉类限期调查处理,求助类视轻重缓急办理”等原则,建立初信初访快办快结、“书记包案”等工作机制。对一般纠纷,由村(社区)分片干部当日化解、及时回访;复杂纠纷,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对接乡镇包村干部共同协调处理;敏感复杂纠纷,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提级办理,成立工作专班合力化解。强化会商盘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周主持召开分析例会、乡镇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全面梳理当周、当月矛盾纠纷,会商研判形势、跟踪办理实效,注重由点到面,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抓事后督查考核,健全“效果公开评”机制。定期开展督查。县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每两个月对“有事找书记”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督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否履职尽责、是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是否让群众满意。2023年以来共督查7次,在全县通报落实不力等问题3个。实行量化考核。将“有事找书记”工作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年度工作“千分制”综合考核,工作成效作为评选“两优一先”“担当作为好书记”“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的重要依据,与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履职绩效挂钩。落实激励机制。对完成机制落实到位、初信初访处置到位、积案化解到位、包保引导到位、源头治理到位“五到位”的,给予所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适当物质奖励;连续两年不发生群众到镇以上部门信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包片干部将在评先评优中给予加分奖励。(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