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凝心聚力服务大局 实干担当为民司法
2023年淮南法院交出沉甸甸的司法答卷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18 14:59:08

奋斗的光阴注定难忘。2023年以来,淮南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不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落实到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将“公正司法”的忠诚和力量熔铸于使命担当,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司法答卷!

●数据很硬核——

202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7961件,审执结73796件,审限内结案率98.41%,位居全省第二。办理诉前调解案件58618件,调解成功48126件。市中院受理案件5047件,审执结4916件。在省高院组织的全省法院综合考评中,淮南法院连续六年保持全省法院前三位,2023年纳入省高院考核的评价指标中,案件比、一审服判息诉率、一审案件发改率等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成绩很亮眼——

运用大数据分析涉淮河生态经济带环境类案件折射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获全国法院数助决策专题示范应用奖;中院连续两年受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全方位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入选全国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中院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位居全省第二,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位居全省第四。

以法院“加速度”赋能淮南发展“高质量”

发展“出卷”,实干“作答”。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2023年,全市两级法院立足全市发展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找准司法精准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2431件,标的额74.9亿元,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有力发挥了司法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淮南中院审理的开发商承诺“院子”变公区绿地案,判决开发商赔偿业主损失。该案对市场开发商的房屋销售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入选2023年全省法院服务保障促进消费典型案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司法助力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妥善审结买卖、建设工程、股权转让等合同纠纷案件29572件,持续压减各环节办案用时,诉讼链均时间50.06天,位居全省法院第二。

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淮南中院携手市工商联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意见,联合检察机关推深做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联合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化解案件,推动政府履约践诺,快速响应企业司法需求,设立企业家来访接待室和驻市工商联法官工作室,落实常态化走访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约见法院院长机制。2023年,全市法院妥善审理涉民营企业案件21038件,案值59.69亿元。全方位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入选全省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保障产业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司法保障,精准对接园区需求,助力提升发展能级。2023年,全市法院妥善审理涉沪苏浙民商事案件1081件,办理委托、受托执行案件2573件,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其中,八公山区法院创新“法院+金调委”多元化解金融纠纷机制被省高院推介。全市法院9名干警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8.85万元。

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全市法院办理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969件,大通区法院审理的刘某伟贴牌假冒注册商标案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最严司法守护淮南好山好水。2023年,全市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66件,其中公益诉讼案件36件,建设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2处。坚持自然资源与文化遗存协同保护,寿县法院审理的祁某等13人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严惩犯罪精准打击让人民安全感成色更足

良法善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全市法院紧扣保障社会安定祥和要求,推动更高水平平安法治淮南建设。2023年,两级法院依法审理一审刑事案件2864件、判处罪犯4201人。

出重拳涤荡黑恶,擎利剑护卫平安。2023年,全市法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入“打财断血”“打伞破网”,促进长效常治。审结省挂牌督办刘某案等黑恶犯罪案件9件70人,黑财清底执行到位1696万元;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邪教犯罪,依法审结严重暴力犯罪和“黄赌毒”犯罪304件589人,有力打击了犯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坚决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菜篮子”“药瓶子”安全。2023年,全市法院依法审理谢某等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汤某等“壹汇环球”跨国传销案等221件415人,依法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危险驾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834件878人,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道路上”“网络上”的安全。

重心前移源头防治,深度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全市法院坚持支持与监督并重,妥善办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601件、非诉执行案件31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告官见官、出庭出声成为常态。淮南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召开府院联动会议,会同市司法局召开行政诉讼复议联席会议,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就强化面粉制品安全监管、规范快递行业寄递管理等,向行政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66份,反馈率和采纳率均达到100%,其中1篇司法建议被评选为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协同淮南中院落实最高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抓实房地产和信用卡纠纷源头治理。

以“如我在诉”态度彰显司法为民温度

2023年8月,省高院命名39个人民法庭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淮南法院的正阳人民法庭、平圩人民法庭、杨公人民法庭榜上有名。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全市法院将诉前矛盾化解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田家庵区法院聘任91名调解员组建诉前调解团队,化解纠纷1700余件。八公山区法院、谢家集区法院创新推广“老娘舅”“谢大姐”等特色调解品牌,化解纠纷1485件。凤台法院基层法庭庭长入驻网格员群,开展点对点指导,化解纠纷134件。

全市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深化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普惠均等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建设得分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坚持“立案最多跑一次”,自觉把信访工作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全市法院诉信访案件264件,化解259件,化解率98.11%,涉诉信访数量下降31.2%。

“江淮风暴”剑指民生,尽“执”履责惠民暖企。2023年,全市法院持续保持攻坚力度,受理执行案件20768件,办结18753件,执行质效常态化高水平运行。组织开展专项执行行动49次,执结案件8707件,到位14.89亿元。探索柔性司法,强化对涉案企业经济影响评估,创新采取“预查封、预处罚、活封、活扣”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1篇案例入选全省法院能动司法典型案例。其中,田家庵区法院创新涉拒执犯罪预告机制,运用预防性法律措施,推动达成执行和解4件,执行到位260余万元。

加码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2023年,全市法院审结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案件6080件,加大对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力度,依法审理婚姻、赡养等案件7131件,集中办理未成年人案件431件。全市法院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8个,共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基地17个。增选57名干警为法治副校长,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29份,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潘集区法院依法审理全省首例向未成年人滥售处方药民事公益诉讼案,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用药“保护伞”。大通区法院会同公安、保险、人民调解等部门,率先推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成功调解案件2497件,工作经验被省高院推介。依法审理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等纠纷4219件,解决农民工“忧酬烦薪”事。审理涉军维权案件10件,依法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为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291.6万元,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6件120人,落实司法救助资金327.2万余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改革创新科技支撑 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23年以来,淮南法院聚焦“好中求好”,强化管理赋能、监督助力、科技支撑,健全“民声呼应”机制和平台,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履责与监督并举让公正底色更明亮。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纳入司法办案责任体系,引导法官从“办案不出错”向“司法担当”转变,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2.56%,全省第一。完善法官权责清单,出台、落实阅核制改革办法,有效强化审判权监督制约。出台审判执行工作“一案双查”规定,压实办案和廉政责任。

建制与科技齐飞让权益维护更高效。牢记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走程序”的。所有审限变更均由“一把手”审批,建立“发改提指”案件判前沟通、判后分析、跟踪指导机制,推动实质解纷。2023年,全市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75.05%。依托科技释放办案效能,办理在线立案5869件,线上查询房产1159套、冻结资金45.7亿元,网络司法拍卖1336次。全市法院平均结案用时34.55天,全省第二。

通报与回复共进让诉求回应更及时。健全“12368日批办周通报”快速响应民情民意机制,发布通报37期,督办(自办)投诉建议73件,让动态回应群众关切成为刚性约束。全域设立执行“110”,接听群众来电6585个,节假日和夜间出警997人次,执行到位1679万元。坚决落实来信必复制度,办理群众来电来信129件,期限内回复率100%。

阳光司法拓宽监督渠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院长走访代表委员、邀请代表委员视察观摩或见证执行、邀请社会各界旁听庭审……2023年,全市法院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解决执行难工作、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配合市政协开展涉企执行专项调研、有力改进法院工作。完善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络机制,邀请视察调研、旁听庭审、见证执行496人次,15件建议、7件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跨区视察法院活动2次。自觉接受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监督,依法审理抗诉和检察建议案件,共同推进公正司法。

深刻认识“管住‘案’是管住人、治好‘院’的关键”,严格执行各项审判制度,着力培育“严新细实”的优良新风。建立法院党组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机制,研究出台廉政督察专员管理办法,配齐配强督察专员、集中调度使用,省高院专门发文推介。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落实“三个规定”作为严肃政治要求,“逢问必录、应报尽报”成为自觉。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让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坚持司法人民性,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961件,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44次,召开新闻发布会3场,聘请特约监督员116名,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

2023年以来,淮南法院切实担起“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引导法官融普法于办案之中,全过程做好释法明理等工作。寿县法院创新“典型案例+法律风险点”涉企宣传形式,助力企业堵住经营漏洞、防范涉诉风险。凤台县法院开展“青年干警上讲台”活动,10余名干警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政策法规,受众达1000余人。全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和“法律七进”410次,聚焦“百日攻坚”“惠民暖企”等专项执行行动,开启“抖音直播”等普法新模式,在线观看网友达1300余万人次。与媒体合办“法约淮南”“法官风采”等栏目,制作微视频、微动漫,着力讲好法院、法官故事,自制微电影《时光为证》荣获最高法院“金法槌”奖。(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