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斐)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更好发出安徽声音,说好徽故事;打造中国红茶出口基地,带动“皖美农品”走向世界;加快细分行业的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1月22日起,我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当天上午,面对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省政协委员王姝文、王昶、卢立新亮相“直通两会”,从各自深耕的领域谈感受,将自己的履职心得娓娓道来。
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姝文
“今年的报告就像一幅水墨画卷,宏伟而又质朴,既是对曾经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部署和决心。我有幸能够成为省政协委员的一员,希望可以更好履职,为这幅水墨画卷上添上自己的一抹颜色。”今年是王姝文作为省政协委员履职的第7年,但说起工作报告,她依然非常激动和感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留学回国的高校教师,她特别留意今年报告中提到的要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发出安徽声音,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故事。鉴于此,她今年带来的这份提案是关于以海外华文教育为抓手,传播安徽地域文化的建议。
王姝文说,安徽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建议,在海外华文教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有效方式的今天,基于海外华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展现安徽的历史文化、风光风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增强海外华裔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更对提升安徽海外形象、打造文化强省、推动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省政协委员、天之红茶业董事长 王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说起茶故事,那是信手拈来。
祁门红茶制作工艺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在中国十大名茶中,我省凭借四大名茶占据近半壁江山。在过去,祁门红茶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高峰期的出口量占历年我国出口工夫茶的60%至72%,为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于此,他建议打造中国红茶出口基地,带动“皖美农品”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调研,王昶说,我省三大绿茶一直都是作为名优茶销售,并没有很好地把夏秋茶开发出来。经过考证试验,他建议可以尝试将三大绿茶试制成红茶,也就是夏秋茶。现场,他算了笔账,我省有近400万亩茶园,按照每亩增加1000至2000元的收入来算,可以增收近80个亿。
在他看来,打造中国红茶出口基地,把祁门红茶这张名片擦得更亮,让它更好地走向世界,重振祁红雄风。
省政协委员、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立新
作为一名企业家,卢立新一直深耕物流、供应链和数字经济。去年省两会上,他曾以《发挥“公铁水空数”优势 打造芜湖国际物流枢纽》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去年一年,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看到,我省各地市将物流作为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在物流降成本和供应链等方面优势越来越来明显,为“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两会,卢立新依然准备围绕在物流、供应链、数字领域方面建言献策。他建议,加快细分行业的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另外围绕我省“首位产业”,以供应链为抓手,打造汽车配套产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