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心服促心安”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26 14:41:31

近年来,宿州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牵头作用,把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针对性“找心症”“抓心药”,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2021年以来,心理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60%以上。

坚持预防在先,筑牢“心”防线。健全服务机制。针对心理服务需求增长趋势,落实《宿州市“党建+五社一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推广心理顾问制度,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引入矛盾纠纷化解程序,数十家单位签订心理顾问服务协议,解决了“阵地空、人员缺”难题,把心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强化阵地建设。建立心理服务云平台、体验中心,开通“12351”“心灵绿洲”等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10万余人次,成功化解多起心理危机,在预防化解涉疫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乡村综治中心,建设心理服务室1395个,积极为群众提供线下心理疏导服务。坚持培训赋能。加强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大六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技能培训,260余名调解员取得社会心理服务师资质。开办“社会心理+矛盾调解”实操培训324课时,受训3000余人。

坚持发现在早,开展“心”服务。定期入户走访。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人员及精神障碍患者,组织网格员、民警、心理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定期入户走访,给予疏解情绪、关心关爱,及时化解危机。2022年7月,拂晓路辖区发现一名女子在小区顶楼情绪激动且有轻生倾向,民警和心理服务人员迅速介入,成功劝下女子。建设“平安心居”。根据自愿安装原则,各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为300余户留守家庭安装智能视频系统,定期邀请心理服务人员走访,通过视频系统连线方式和异地分居家庭成员互动沟通进行评估,如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跟踪处理,打造群众“贴身心理顾问”。开展特色服务。针对当前社会压力大、矛盾类型多且易激化等特点,在社区建立“身心健康小屋”,定期组织开展心理读书沙龙、心理情景剧等互动活动,及时发现群众身边遇到的纠纷难题,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调处化解。截至目前,为群众提供咨询27400余次、团体辅导300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次。

坚持调处在小,发挥“心”效力。“警民心”联调。利用“所企共建”警民联调模式,推动成立警民心理驿站,探索由警官、人民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的“警民心”联调模式,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如在一起警情中,三里湾辖区居民张某因感情、财产纠纷,对其前妻有过激言论,获悉后民警和心理工作者主动上门开展法治宣讲和心理疏导,最终案结事了人和。“闺蜜团”解纷。全市陆续成立“家事调解闺蜜团”137个,利用女性亲和力优势,致力从心理疏导方面化解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探索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截至目前,全市排查矛盾纠纷635起,成功化解627起,化解率达98.7%。“心理顾问”化访。组建由90名心理专家参与的顾问团队配合积案化解,对长期信访偏执人员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建立关系、稳定情绪、查找焦点、改变认知等方式引导信访人员走出误区,解开“心结”。全市成功心理干预20余名长期信访户息诉息访。(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