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公益诉讼守护“舌尖安全”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徐芳 阅读量:10000 2024-01-29 14:40:33

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徐芳受理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112件,立案1713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38件,提起诉讼437件,在369起案件中提出惩罚性赔偿,共向损害消费权益者诉请惩罚性赔偿3400万余元,已获法院支持3296万余元……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这一组组生动的数据背后,是去年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在做好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群众“舌尖安全”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

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肉案子”到“饭桌子”……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食品市场综合整治,以实际行动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

将客人吃剩下的废油提炼加工成“口水油”,继续供其他客人食用,持续两年十个月之久……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某火锅店,牛某某、王某等以“口水油”方式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受到不少关注,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就该案移送线索、证据并支持省消保委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8月,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各被告连带支付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12万余元并在淮南市公开发行的市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以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提起、支持消保委提起公益诉讼,诉请惩罚性赔偿金3400万余元,加大惩戒力度。

淮南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对某火锅店口水油作坊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谈隆易 摄


为提升办案质效,我省检察机关坚持向大数据要战斗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推动大数据监督赋能。铜陵市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平台发现辖区内部分餐饮商铺存在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超许可范围经营食品等问题,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拓展其建立的“督促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危化品安全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模型,运用于食品安全方面,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年关将近,农贸市场也格外热闹,走进蚌埠市龙子湖区的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纷纷卸下“滤镜”、换上“素颜”,市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看起来光鲜水灵的食品到家后却发现并不新鲜。这一改变,正得益于蚌埠市检察机关开展的“生鲜灯”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生鲜灯’有绿色、红色和黄色,五花八门,就像一层‘滤镜’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蚌埠市龙子湖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朱婷婷曾多次穿梭在辖区各农贸市场调研,发现辖区内9个农贸市场、13个大型超市中的肉类经营者普遍使用“生鲜灯”。基于此,2023年8月,该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决定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监督整改。12月初,龙子湖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已全部整改完毕,300多盏“生鲜灯”被撤除。

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辖区各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法治宣传。 黄河 摄


以专项监督推动综合治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现制现售饮用水”“校园周边安全”“小作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形成食品安全保护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