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山区“小”法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31 14:51:19

潜口人民法庭坐落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的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该镇下辖一镇三乡,辖区共有19个行政村241个村民组,常住人口近3万人,辖区面积215.8平方公里。“百山藏于后,众水出其口”,之所以称“潜口”,因此地为众山之口, 西北方向是山峦重叠、群峰耸立的“五百里黄山”的大山区,东南方向则是绵延广远的丘陵地带,集山区、景区为一体,拥有“一镇双5A”的丰富旅游资源。

潜口法庭因地制宜,依托辖区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秉承“生态、业态、文态”三态融合理念,坚持“文化带动、多元解纷、延展服务”三管齐下方法,打造“茶乡法庭、山区法庭、口碑法庭”诉讼服务品牌,通过不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尽量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萌芽、消除在基层,用心用情守护好这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一方山水。2023年8月,潜口法庭被评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厚植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茶乡法庭”活力

喝茶自古即是徽州人的一种生活情调,一种文化情怀。潜口法庭结合富溪乡是黄山毛峰核心产地的特点,厚植“茶文化”,挖掘黄山毛峰文化内涵,打造“茶乡法庭”,激发司法品牌活力。

合力擦亮地方名片,配合、支持富溪党委政府“三杯茶工作法”,化解茶农、茶商、茶企纠纷,将擦亮“茶乡”地方名片与司法品牌打造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与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对接联动,掌握茶企主体信息台账,上门走访谢裕大茶叶等企业,把握茶市行情、征询司法需求,向茶农了解茶业销售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把法理掰开揉碎讲给茶农听,了解探索山区涉农副产品交易维权新路径,护航辖区企业增效、茶农增收,让茶香更悠远,让法韵更悠长。2021年以来,共化解涉茶农纠纷90余件。

织密多元解纷网络 集聚“山区法庭”能量

人民法庭作为践行法治理念的主力军,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潜口法庭不断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构建多元纠纷化解联动网络。

借力“五治融合”,联合辖区内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村委会等搭建联合调解平台,将人民陪审员、调解员、网格员、村社干部及老党员等纳入调解队伍。近年来,辖区30%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案件调撤率达到62%。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引导农民群众在基层调解组织主持下、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有效将纠纷化解在基层。主动深入辖区,指导、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在诉前化解纠纷110余件次,促进基层社会善治。实现司法服务辖区全覆盖,通过巡回审判、诉前调解、普法进村、参与辖区内乡风文明建设等形式,深化诉源治理,实现司法服务与乡村治理良性互动。2021年以来,潜口法庭扎根大山,调撤农村家事类纠纷388件,用司法“温情”调节文明乡风。

紧扣需求延伸服务 发挥“口碑法庭”引力

潜口法庭辖区多为山区,居民居住分散,为让公平正义遍植山区的土壤,潜口法庭认真践行“让老百姓走的路由法官来走”的承诺,将公正司法延伸至乡村角落,用法治底色绘亮基层治理新画卷。

在辖区各乡镇设立法官工作室,将其打造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推进诉源治理的“桥头堡”,将化解矛盾纠纷的场所从法院的审判庭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常态化进村入户送法上门,结合“巡回服务月月行”,开展上门送达、上门调解,进行判后回访,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庭干警足迹遍布辖区村落,有效减少山区百姓前往法院、法庭耗费的时间、精力、钱财。将农村院落、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作为以案释法的课堂,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拉近了人民法庭与群众的距离。2021年以来,该法庭先后走进辖区景区、村组宣传15次,接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增强群众内心认同感,拉近与群众距离,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奠定良好基础。(通讯员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