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滁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开创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亮点纷呈,为滁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市本级和2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数量全省第一,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连续5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基层法治建设、法治督察、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党建引领激活品牌发展“主引擎”
2023年,滁州市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深耕司法行政业务“党建+”品牌,在打造党建和法治相融合的“红色引擎”中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严明政治建设责任。
铸品牌建阵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天长市将法治宣传融入抗大八分校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凤阳县将凤阳花鼓、淮河大鼓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组织编写传唱法治大鼓词、花鼓戏;全椒县根据《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人物,创作出“儒小法”卡通形象;南谯区发挥民间说书人作用,组织编排7期“小伍说书”,与群众进行互动;琅琊区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王阳明、孙存等历史人物的法治理念及其在滁州的成功实践,展示滁州悠久的法治文化溯源,让普法接地气、有温度,生动描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滁州色彩。
目前,滁州市已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级8个综合性法治教育场馆已建成运行;全市24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命名;天长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入选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明光、全椒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入选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强党建促提升,严明政治建设责任。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和读书班方案,开展“牢记嘱托再出发、踔厉奋发建新功”系列研讨交流,及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力打造“1+3+N”党建品牌矩阵,机关“党建红+司法蓝”品牌创建工作在全市党建品牌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以法为本奏响法治建设“主旋律”
良法是根本前提,善治是重要保障。2023年以来,滁州市司法局强化统筹,多措并举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抓关键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强化领导干部学习研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年终述法率达到100%。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基层法治建设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对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领导。高质量完成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着力打造“亭满意”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建立公共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排查问题的兑现率达100%。2023年8月12日《光明日报》深度报道了滁州市诚信政府建设的经验做法。
多举措见实效,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截至2023年底,共审查140件重大决策事项,出具170余条审查意见。在省内率先组织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执法改革,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解决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等问题,为滁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做好行政复议改革后半篇文章,截至2023年底,市县两级行政复议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11件,同比增长141%。
解忧送暖打好司法惠民“组合拳”
2023年以来,滁州市司法局紧密围绕群众法律需求,深入基层精准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打出了司法惠民“组合拳”。
为民生利企业,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全省率先出台《滁州市关于推进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律师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部规范性文件,探索打造立足滁州、服务长三角的“宁滁法务区”。率先试点开展法律服务市场稽查工作,印发《滁州市法律服务市场稽查试点工作方案》《滁州市法律服务市场稽查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机制。2023年,滁州市司法局等3个集体与7名个人被省司法厅推荐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护大局促稳定,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全市基层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摸排纠纷线索29559件,参与调解处理纠纷44342件、代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处理纠纷10068件、调解专业性行业性纠纷817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5%以上。畅通矛盾化解渠道,打造“香樟树下”“老墙根”等“百姓评理说事点”1402个。2023年,“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矛盾纠纷线索4159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200余件,开展法治宣传6000余次。(滁州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