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妈,最近过得怎么样?”“好啊,孩子们照顾得细心。这不刚从超市回来,就忙着给我做爱吃的饭菜。”
春节前夕,在庐江县郭河镇乐庄村徐大妈家中,该村分片干部、网格员谈家芳正和老人亲切地聊着,此刻,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原来,年过七旬的徐大妈,去年因骑三轮车意外摔倒,导致腿部受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其4个子女就赡养问题,多次发生争执。谈家芳了解情况后,迅速将矛盾线索发至镇、村网格工作群,传递给相关部门。
“依托‘网格+’,做到了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经过司法等多部门联动调解,老人的子女达成一致协议,握手言和。”郭河镇乐庄村党委副书记吴子胜深有感触。
据介绍,庐江县司法局郭河司法所坚持“调解前置”,把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基层治理“末梢”,打造“镇矛盾调处中心+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村(居)矛盾调处工作站”多元化解体系,借助“网格+”,做到力量下沉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让群众的“大事小情”在“网格”中“迎刃而解”。
“目前,全镇建立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配备专职调解员3名,‘法律明白人’70名,打造个人调解室21个,建立网格工作群130个,仅去年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480余件,调解成功率82%,最大限度实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激化,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郭河司法所所长佘瑞明介绍。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健全“网格+”服务治理体系,通过推动“治理单元”下延、“多元主体”下移等措施,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冬日傍晚,华灯初上。在庐城镇鲍井花园居民小区,100余盏刚刚更换一新的路灯照亮了夜空,满足了居民晚间安全出行需求。“过去小区一到晚上,虽有路灯,但亮度很差,有时候散步晚了还得借助手电,小区居民意见不小。现在改换了功率大的路灯,小区里亮多了。”居民胡某高兴地说,今后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鲍井社区紧盯“群众有需求、网格有响应、问题有解决”,积极构建“1个社区党委+7个网格支部+N位志愿服务网格员”治理矩阵,不断完善居住小区“1+2+1+N”网格单元(“1”为小区党支部;“2”为两支队伍,即网格员和红管家;“1”为自治组织;“N”为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单位、志愿者等),推动社区治理重心下移到网、人员下沉到格、服务靠前到户。
“目前,鲍井社区完成2个业主委员会和4个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开展业主接待工作32场次,收集、处理群众反映问题50余个,有效降低了物业投诉率。”庐城镇鲍井社区党委书记李政表示,充分发挥好网格员矛盾“收集器”,网格长矛盾“调节器”,分工社干矛盾“协调器”的作用,用心用情把居民的“大事小情”办实办好。(通讯员 钱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