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 化解中药材交易矛盾纠纷“诊、开、治”工作法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2-08 08:43:49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聚焦有效化解中药材交易矛盾纠纷,创设“大药行”调解工作室,探索形成“诊、开、治”工作法,全流程护航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2020年4月“大药行”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接受咨询4.72万余人次,调解纠纷591件,自动履行率达88.50%,涉案金额1.23亿元,其中单起最高追偿金额3700余万元。

“诊未病”,深化源头预防。一是防交易“病源”。开设咨询“门诊”,组织法官、公职律师、法律工作者为药商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知识讲座。在中药材市场公布失信个人、企业信息,免费发放制式合同样本11.95万份,依托谯城区法院电子证据平台帮助药商签署合同2.17万份,确保交易规范。二是舒治理“经络”。建立以法院、发改委、市场监管部门为“经脉”,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为“络脉”的诉调对接机制,联合制定出台中药材交易合同纠纷等6份诉调对接制度,着力构建多部门配合、行业协会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纠纷调解“经络系统”。三是养法治“正气”。组织法院干警逐户上门宣传开展“扫摊扫楼行动”,坚持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普法宣传贯穿交易纠纷调解全过程。设立“大药行”巡回法庭和法官工作室,采取“示范判决+调解”新模式,解决同类药材交易纠纷,发布典型案例31个,网络点击量2300余万人次。

“开良方”,致力多元化解。一是聘请专家“把脉问诊”。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原则,返聘10名退休法官为金牌调解员和2名特邀调解员常驻工作室“坐诊”,建立一支涉中药材交易纠纷调解处置业务精通、工作高效的专业化队伍。二是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调解工作室收案后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时掌握事情经过、双方诉求及分歧点,精准把握“病灶”,对矛盾纠纷进行法理剖析,实现“对症下药”。三是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建立速裁团队与调解室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诉前调解+速裁快审”调解成效,调解不成功交易纠纷转由速裁团队审理,实现诉前调解与速裁快审的有效衔接。2023年以来,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39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8.32%,办理一审速裁快审案件175件。

“治顽疾”,注重践诺履约。一是司法确认助“治”。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优化司法确认办理流程,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线上“挂号诊治”办理功能,一体推进委派调解、调确对接、案结事了。2023年以来,该调解工作室在线申请司法确认65件,同比增长了43.63%。二是强制执行促“破”。开通“执行110”24小时报警电话,实行全年全天候值班,快速反应、精准打击规避、抗拒执行等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营造出“惩戒失信、弘扬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以来,共出警172人次,拘传35人次、拘留24人、罚款443.9万元。三是践诺履约树“诚”。综合运用“信用亳州”等级评价结果,采取“问、查、访”深入了解当事人真实履约能力,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持续跟进、提示、督促当事人及时履约,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舆论环境,督促被执行人主动还款。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设立司法执行调解窗口,提升案件执行率。(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