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城县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着力点,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增强全社会宪法观念。抓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宪法法律学习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体系。持续举办“宪法宣传周”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暨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县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宪法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常态化开展。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诵读比赛,开展法治文化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法律“三巡”宣传活动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社会规范建设,重新修订《蒙城县市民公约》。厚植道德沃土,落实“月评好人、年评模范”制度,持续巩固提升“君子之乡、好人蒙城”特色品牌。落实奖励资金和道德信贷、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建立完善“好人”帮扶机制。在皖北地区率先建设好人馆展厅,连续8年开展道德模范巡讲活动。加快信用蒙城建设,持续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开展信用村、信用乡评比,加大个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力度,建立个人诚信奖惩联动机制。
加强权利保护。落实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措施,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巩固“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成果,推进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倒逼被执行人履行法定义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上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实现实时、留言、智能、视频、热线和窗口等6种方式相融合,公共法律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严防“五类风险”、探索“五治融合”,持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实现基层治理“一网统筹”、居民诉求“一网通办”。依托“数字蒙城”智慧城市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智慧社区平台。全面落实“5+N”大调解工作机制,打造化解“终点站”。全部建成、实体运行由县综治中心、17个乡镇(街道)和294个行政村(社区)综治组织构成的治理体系,顺利完成全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试点任务。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依法依规加强对各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坚持7x24小时网上巡查制度。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江淮净网”专项行动,加大对互联网服务场所的监管频次和执法力度,及时排除网络安全隐患、化解风险,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赵玲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