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以队伍正规化和业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求真务实、众智创新的车驾管品牌,有效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
数据统计显示,该所自2007年以来,连续九届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一等车管所”称号,2022年6月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先后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荣获全省公安机关“百优所队”、全省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岗、安徽省文明窗口、马鞍山市“文明窗口”、马鞍山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永葆“初心”
该所常态化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治理”,在“质”和“量”上细化考核,形成“集众智、破壁垒、强溯源”三步闭环工作法。通过专项调度、专题会商会,压实考核,快速高效解决问题;打造人才团队,开展岗位交流,学习借鉴深圳、重庆、广州等地创新经验做法,实现成果转化、人尽其才,涌现了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何映超、全国车管专家库成员汪海英、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张超等一批先进典型。
他们践行民意引领,做到服务“零缺位”。兑现“群众只需跑一趟”承诺,优化整合办事流程,通过“一窗式”服务,实现业务办理“立等可取”;设置“企业引智人才”专窗,提供优先办理、“一对一”办理,并与市人社局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确保每一位“企业引智人才”服务不缺位;深化落实“压缩证件办理时限5项措施”,调整考后教育地点,科目四(理论考试)合格后,就近进行半小时的考后教育,避免考生多跑一趟路,实现“当场考试,即刻拿证”。做好权限下放和承接落实工作,覆盖全市车管服务站点213家,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宝武马钢中心食堂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7×24小时不打烊车管所”,实现查询、体检、照相、换证“一站式”服务,缩短服务半径,打造市民“家门口车管所”工作格局;畅通民意渠道,搭建6个网上“警民议事厅”,截至目前,已累计网上解决问题350余件;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126件“办不成”的难事变成了“办得成”的好事。通过“就近办”“网上办”“异地办”等举措,惠及群众330万人次,减少办事材料420万份,真正实现车管服务“零距离”。
担当奉献 真情“真心”
该所抢抓发展机遇,助推新能源“集群建设”。2023年7月以来,新增投放6万副新能源汽车号牌,最大限度满足市民需求;在市县车管所业务大厅设立“专窗”6个、“专用查验通道”5个,全市17家检测站均设立“专用检测通道”;对申请科研、定型试验车临时号牌专窗办理、即来即办;推行业务下放,在全市19家4S店车管服务站“一站式”完成新能源车购车、查验、选号、缴税、保险、临牌等业务;开通助企“绿色通道”,全员轮轴转,集中为万传(安徽)物流、华辉运输等单位近300辆大型新能源汽车完成注册登记,帮助企业减少损失600万元;利用周末时间为公交公司提供“专场服务”;协助汉马科技公司向工信部提交某型火车《产品公告》拓展申请。该申请获工信部审批后,纳入375批次对外发布,不但解决了马鞍山市新能源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的烦恼,还一次性解决了全国所有新能源重型货车生产企业及购买该车型车主的烦恼。 2023年以来,该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举措多次得到马鞍山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公正执法 守正“本心”
依托车管创新团队,该所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项目。2023年以来,在全省首创研发车辆识别代号“智能还原”系统,金融机构线上解抵押系统,法院查、解封线上办理系统3个系统;在省内首批应用“营业执照电子化”系统、“办证照片免提交”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科目三考场应用5G技术工作。以科技引领,最大程度便利办事企业及群众。
他们严格业务监督,依托监管中心,对驾驶人考试全科目、车辆查验、业务大厅、社会化服务网点进行网上、网下监管全覆盖,运用“监管平台”大数据统计分析确保驾考公平、公正、公开。牵头推进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隐患“清零”专项工作及全市重点客货运企业摸排整治工作;每月推送“高风险”运输企业清单,组织开展高风险企业督办工作,逐企督办、逐车清剿,2023全年,纳入省交警总队考评的危化品运输高风险企业为零,保持全省最低序列;着力根除非法中介,主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全域巡查管控,在查验区域设置“车管所免费服务点”,将免费服务事项进行集中管理,安排专人定点免费服务,无缝衔接办事各个环节,压缩非法中介生存空间。(记者 李小平 通讯员 熊逸凡 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