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新春走基层】 “天然氧吧”绘就美丽山乡画卷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 阅读量:10000 2024-02-26 13:55:55

远山如黛,桃园绽绿,树木葱茏,河水淙淙,村道整洁,果蔬飘香……春节期间,走进被誉为“天然氧吧”的怀宁县雷埠乡,不见冬的萧瑟,但见春的生机,一幅美丽的山乡画卷展现眼前。记者走访了解到, 近年来,雷埠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和美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念好“山字经” 吃上“生态饭”

今年已经70多岁的村民郝明佑每天清晨都会绕着村庄转一圈。“我们组有58户310人,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动手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约定将组里集体400多亩山场每年的收益不分到户,全部用于组里生态好环境保护,村民还自捐资300多万元用于村庄美化。”郝明佑告诉记者,“我们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水,在保留其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发展山场经济,‘靠山吃山’一样甜。”

雷埠乡山多地少,属山区乡镇。近年来,该乡围绕“山”字做文章,突出“特”字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把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成为群众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人勤春来早。平整土地、栽种桃苗、增施有机肥……连日来,雷埠乡曙光村十多名村民正在迎庆桃基地忙碌。“我有空就来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有万把块钱收入。”和村民韩改琴一样,该村常年有10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这片有200余亩,以前都是荒山地,2021年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植迎庆桃,预计亩产能达到3000斤,产值约200万元,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曙光村村干部韩纪明告诉记者。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基地,村民们正在学习果树修枝、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田管技术,专业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有效推动了该村迎庆桃产业高速发展。“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拿。”说到这,村民郝水娥干劲十足,手中的修剪刀也不由得快起来。

“我们依托蓝天厚土的润泽,念好‘山字经’,通过大力发展果蔬绿色产业,将山高坡陡的劣势变优势,让广大群众依靠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吃上‘生态饭’,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雷埠乡党委书记汪来胜告诉记者。

唱好“文旅戏” 端上“金饭碗”

初春时节,雷埠乡郝山村一片占地近200亩的水杉林斑斓绚丽,令人如痴如醉。阳光从枝叶投射下来,林地宛若童话世界,美轮美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这片水杉林是我们村80年代初种植的,总共有近2000棵,村民们都自觉保护。”郝山村村干部郝子建告诉记者,近年来,雷埠乡念好“文旅经”,唱好“文旅戏”,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游,实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群众端上旅游致富的“金饭碗”。

在雷埠乡杨湖湿地,前来越冬的小天鹅和成群的野鸭水中嬉戏,时而悠然自得地高昂脖子四处游弋,时而把头埋进水里,给冬日的杨湖湿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不远处,几十名摄影爱好者正抓紧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画面。雷埠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杨湖面积近500亩,近年来,该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杨湖鱼虾等水生生物增多,为野生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最多是有2000多只小天鹅前来越冬。
    2023年,村民郝结兵看中了家乡独特的旅游资源,选择回乡创业,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承包500亩山场,着手农庄建设,他的农庄设置了多个景点,并分设餐饮区、露营区、野炊区、婚庆区、采摘区等,可采摘有机果蔬,品尝农家菜、垂钓生态鱼,吸引了不少游客。和郝结兵一样,在雷埠乡,10余户村民办起“农家乐”,上千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端上“金饭碗”。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文旅发展的财富。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新业态,推动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持续打好‘生态牌’、唱好‘文旅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雷埠乡乡长曹辉说。

下好“产业棋” 铺就“振兴路”

春节刚过,在雷埠乡服装产业园里便热闹起来,安庆韵邮服饰公司生产车间里传出机器轰鸣声,几十台缝纫机高速运转,生产线上工人们忙个不停,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画面。“这里营商环境好,政府为支持我们,专门制定了保障政策,帮我们协调解决用工难题。”说起这些,公司总经理胡天银很是开心。

如今,在雷埠乡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听到缝纫机“嗒嗒嗒”的响声,奏响了一首首欢快的“增收交响曲”,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劳力”变“现金”、“技术”变“薪金”。

据统计,雷埠乡现有大小服装加工企业37家,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业,同时雷埠籍在湖州织里从事服装加工行业人才近千人。该乡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同时以电商运管为依托,精心打造集服装设计、加工、电商物流中心等于一体的现代服装产业园,吸引更多在外地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人才“凤还巢”。

李店居委会、郝山村、土塘村等村充分利用荒山荒滩大力发展迎庆桃、蓝莓、绿茶等产业。一座座山岗上,欢歌笑语、果味飘香,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今日“金山银山”。雷埠乡将“一村一品”作为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种植大户、新型农业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富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雷埠乡深入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兴乡、绿色发展”战略,调结构、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建园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扩规增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乡引进企业25家,发展蓝莓4700亩、紫薯1000亩、迎庆桃2000亩、草莓200亩。(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