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忠孝村里欢乐多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2-26 14:50:23

舞蹈表演、扬剧演唱、大鼓书说唱、贴天官画、写春联、送福字、蒸包子、做年糕……2月8日,腊月二十九,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村民们正享受“忙年”的欢乐时光。滁州市人大代表、曾担任驻藏部队某团副政委的王寿山,自主择业回到家乡忠孝村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开心地说:“村里老年人幸福食堂办起来了,农民新村建起来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美了!”

幸福食堂暖胃更暖心

“听说今天村里提前过大年、吃年饭。”刚过11点,还没到饭点,老人们就相约提前来到位于文化活动中心旁的老年幸福食堂,边看电视,边说着各自的开心事。

12点开席,一盘盘、一碗碗、一盆盆热菜端上桌。瞧,红烧肉、清蒸鱼、粉蒸肉、烩羊肉、青椒肉片、牛肉片炒大白菜、三鲜汤等多种菜品,色香俱全。

“村里老年食堂特意在年三十前一天,先安排我们老年人集体吃年饭,好让明天各自和儿孙们团聚吃年夜饭、守岁。”87岁的蔡绍山满脸欢喜,他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儿子儿媳带孙子在外务工,只有过年孩子们才回来。看着眼前一桌丰盛的年饭,老人开心之情溢于言表,“幸福食堂关怀老年人,暖胃更暖心,水乡小村欢乐多啊。”

据了解,为解决高龄、空巢、失能、经济困难等老年人最迫切的就餐难题,近两年来,天长市将建设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列为“10项暖民心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扎扎实实抓落实,截至目前,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87个,累计就餐15.98万人次。2023年,忠孝村的老年幸福食堂在全镇率先运营,为全村满65岁的老人、农村特困散养户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就餐。此外,村里还为困难老人们开展节日送礼、平日解困、冬日送棉衣被等暖心活动,让老年人不断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农民新村解决新烦恼

“为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近年来,村里从村情实际出发,规划建设了农民新村。”王寿山透露,忠孝村是镇工业集中区所在地,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不少民房被征迁,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就近就业,还有许多村民大部分走进企业务工增收。大伙儿腰包鼓了,急需改善居住条件,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民主协商讨论,决定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农民新村,解决村民反映住房少、居住条件差的现实问题。

在农民住房拆旧建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2月,农民新村开工建设,占地约30亩,由符合政策条件的农民自主申报,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并负责基础设施配套。目前,一期农民新村项目17栋已完工,可解决30多户村民的住房问题。

办好民生实事的底气,其实源自于忠孝村年年“节节高”的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该村集体收入65.8万元,2022年83.5万元,2023年已达到1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走在全市前列,2023年达到2.98万余元。

特色“村晚”赞美新生活

新编扬剧《老钱头住上小别墅》,舞蹈《希望的田野》,大鼓书《李家媳妇孝敬公婆》……晚上7点,忠孝村第三届“村晚”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村晚”这个乡村文化舞台上,村民既是主角又是观众。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自赏,唱身边事、演身边人,充分展示家乡美好新生活,营造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村里65岁的退休教师李光年先生擅长胡琴、唢呐、锣鼓等乐器,还会编排扬剧、小品等曲艺小节目,他一有空就和村里几位文艺骨干们在一起吹拉弹唱,还带了一帮少年娃娃们利用节假日跟他一起学唱戏、练弹琴,传播文化艺术知识,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一颗耀眼的“文曲星”。李先生更是“村晚”的台柱子,只见他台前忙到台后,一会儿摆弄这一会儿指挥那,看他忙得不亦乐乎,整个人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在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中,58岁的余红琴唱得尤其情深意切,极为投入。这几年,她和丈夫流转250多亩耕地,开办家庭农场,种植生态香稻米,还利用家里富余的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为附近种植户提供机械化农事服务,日子越过越有滋有味。生活富足了,自然就有了精神文化上的新需求,自幼就喜欢唱歌跳舞的她,便常常带着一帮中老年姐妹们练广场舞、唱时新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前来观看忠孝村“村晚”的万寿镇党委副书记王晓明介绍,村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从2022年起,忠孝村在村里举办“村晚”,获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讯员 胡建国 徐金荣 沈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