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练水无声 人生有情
——读孙婉君长篇小说《小院春秋》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2-27 15:25:14

□莫测

孙婉君已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分别为《舞台》《小院春秋》和《桃花红梨花白》。前两部已正式出版,后一部已写完待改。

孙婉君的艺术天赋毋庸置疑。年轻时唱歌,先师从大家,后直奔央视,一唱就唱出个青歌赛大奖和全国十佳歌手。稍迟点写作,不屑于无病呻吟,一开始就是宏大叙事,从《舞台》写到《小院春秋》,以人生机运写时代风云。

《舞台》记录下一段经年不惑的葱茏岁月,刻画了一群人生舞台的芸芸众生。一经在中国作家网站发表,即引发很多人共鸣。作品如早市的李子,青涩而不失甘味。

孙婉君父亲孙纲是山东莱阳人,当年随南下工作队来到徽州,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生儿育女,善得始终。他为歙县乃至徽州的工业发展作出了毕生的贡献。孙婉君做事百折不挠,父亲影响可谓重大。

长篇小说《小院春秋》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岑州古城社会生活的变迁。线面交集的故事结构和收放自如的叙事技巧,展示了作者三年军艺文学专业的功底。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叙事脉络,通过雅俗兼蓄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可读耐读。

小说中,姜一铁是作者倾心打造的主要人物,抑或是她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南下干部,姜一铁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岑州。古城文脉深厚,但地贫人瘠。姜一铁初来乍到,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在岑州,身为干部的他,对百姓的衣食住行负有管理的职责,如果连方言都听不懂,何谈为百姓排忧解难?性格和生活的落差,让他在习惯上有些不适应。当地人看他是一个外来户,一个喜欢吃煎饼卷大葱的“山东佬”。然而,姜一铁用行动抹去了尴尬。他逐渐赢得人们的信任,融入了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作为小说主人公,姜一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淑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女儿梓芯秀外慧中,事业有成。尽管在特殊的年代里,他背负屈辱和冷遇,甚至一度还被“桃色”附身,但最终山重水复,柳岸花明。作者开篇写姜一铁的婚礼,通过邻里之口羡慕“山东佬”好福气,渲染陈淑芳好贤惠,或是意在告知读者:妻子淑芳才是他初心不变、百折不回的精神支柱?

小说不吝笔力,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姜一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硬汉形象,抒发了胶东汉子柔情似水、英姿勃发的家国情怀。这一贯穿始终的人物,因为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描述,在激情澎湃的春秋更迭中得以大放光彩。

小说也描写了姜一铁的偏见和固执。在如何看待子女择业问题上,他的口头禅是“不三不四搞文艺,流里流气搞体育”。如此偏执,如此可爱,使得人物塑造产生戏剧性效果。

在小说叙事中,一群从小院走出来的年轻人都很有出息。王果是小院里的老大,少年时就尝到“花果山当头”的乐趣。后来当了厂长当县长,当了县长当厅长。庙堂之上,无愧祖宗;江河湖海,乘风破浪。他对梓芯影响很大,帮助也最多,是梓芯心心念念的偶像。

小说里的梓安是个乖乖女,与众多学子一样,遵循岑州由来已久的古训:经商千般好,来世还读书。梓安考上华东机械学院,一度也为父母自豪。学业为父亲争气的女儿,婚姻却让姜一铁生气。梓安拒从父母安排,嫁给高中同学程建军,一对自主婚姻的年轻人,因为父辈之间的恩怨未了,他们的幸福便大打折扣。

延续了父亲姜一铁的基因,梓芯身材高挑,容颜俊秀,还有善良、坚强、固执和豪饮。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她没有遵从父亲的心愿在理工学业发展,而是走上个人钟爱的文学艺术的康庄大道。

而在小说中,还有一个王果的“跟屁虫”王飚。他是一个幸运儿。考上中南林业学院,毕业后回到岑州。与父亲王逸富一样喜欢摸脑袋的王飚,工作与婚姻都一帆风顺,人见人爱。

《小院春秋》里刻画出来有名有姓的人物达数十人之多,他们各具性格,各有故事,互相交织在作者叙述经纬线上。例如,值得一提的还有不与百姓争利、不占公家便宜的老公安大老徐,与姜一铁相拥一抱泯恩仇的南下干部马保实,满口岑州土语、南瓜子四季不离手的季红等等,他们在作者笔下,转化为快意的生活。

小说用岑州乡村俚语作为章节引语,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岑州叽里呱啦的方言,不少在汉语拼音里找不到对应的音符。如小院里长大的王果,曾打趣一桌发小:你们谁能用岑州城里话朗读一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桌老著面面相觑,无一人能说得流畅、完整。

作者身为南下干部的第二代,已将第二故乡的习俗烙印在青春的记忆里。方言俗语对于她,更像是珠落玉盘,叙述中美妙悦耳。且引书中几则:“世上事来颠倒颠,媳妇骑马公来牵。叔叔伯伯撑雨伞,无用男人牵马鞭。”“墙上挂面鼓,鼓上画只虎。虎抓破了鼓,买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烘炉笑,信客到,爹爹寄钞票;寄钞票,做么仂,买糖买饼给俺吃。”……这些俚语民谣朴素无垠,用方言表述,拗口却能逗你上天。这样的表现手法虽古来有之,但也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说原名《小院》,加上“春秋”二字,显然是在叙事空间上产生新的想法。春秋循环,社会变化,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故事发展,在文学格局和逻辑上,顿时拓展开不少。当然,小院冷暖,春秋凉热,最后还得由读者评说。

(长篇小说《小院春秋》由安徽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