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夫妻离婚想分两娃26万元压岁钱?法院判了!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2-27 15:16:51

春节假期刚过,一些父母会将孩子在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开户存进银行。这些压岁钱应该归谁所有呢?如果父母离婚,这笔款项能否被分割?2月20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发布一起典型案例,对该问题进行了解答。

2007年,蔡某和王某登记结婚,并于2012年、2014年分别生育长子蔡某甲、次子蔡某乙。刚开始,夫妻俩的感情十分融洽,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孩子教育等家庭问题上的分歧愈发明显,夫妻间的感情也逐渐出现了裂痕。

2020年初,两人因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同再次发生激烈的争执。争执过后,王某带蔡某甲、蔡某乙离开与蔡某共同居住处。此后,王某及两子一直与王某父母共同生活。同年4月、7月,王某、蔡某曾分别起诉过离婚,均被法院驳回。

分居400多天后,蔡某再次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及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相应银行存款。其中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的存款系二人成长过程中接受他人赠与所得,共计26万余元。

在案件审理中,法官认为,当事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蔡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蔡某与王某的夫妻共同财产由二人平均分割,但对蔡某要求分割蔡某甲、蔡某乙名下存款的请求不予支持。

“上述存款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对晚辈进行的财产性赠与,该存款应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蔡某、王某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权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法官指出,离婚案件分割的财产应当是夫妻共同财产,压岁钱并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因此,蔡某在离婚案件中要求分割蔡某甲、蔡某乙名下存款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故驳回该项诉讼请求。

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法官释法: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而家长给对方孩子压岁钱是另一个独立的赠与行为,并不存在压岁钱之间的交换和折抵。未成年人的各项基本权利都应当受到法律全面且周延的保护。本案中蔡某甲、蔡某乙名下的存款系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来自长辈的赠与,这一赠与应当属于长辈对晚辈的财产性赠与。尽管二人在接受赠与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从保障未成年人财产权的角度出发,即使是在未成年人未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阶段,接受赠与的意思由监护人作出,也不能改变该财产属于未成年人本人的结果。

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利缺乏重视,实践中将未成年子女“压岁钱”等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父母应当具有相应的意识,以身作则保障未成年人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各项权利。

压岁钱归孩子所有,那么父母能不能拿来使用呢?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所以即便压岁钱在家长处保管,家长也要妥善保管,不能私自挪用为自己购置物品,损害被监护人财产权益。

压岁钱到手,小朋友们应该怎么使用呢?

民法典第十九条、二十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朋友所有,但是能不能随意支配还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购买一些文具、玩具、食品等,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如果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游戏充值、打赏等行为则需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刘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