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小梅(化名)来到安徽省女子监狱,将一面写有“纪律严明 管理有方 关爱备至 胜似亲人”的锦旗,送到监狱民警手中,激动地说:“感谢七监区所有民警对我的关心和教育,我从甘肃一路专程赶来,就是为了当面感谢你们……”
小梅自幼母亲病逝,父亲再婚,由爷爷奶奶抚养到七岁后就独自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家庭的残缺、亲情的缺位,造成了她偏执多疑、暴躁易怒的性格,成年后又交友不慎,使她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入狱后,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一度消极绝望、萎靡不振,违规违纪行为不断。为了促使她认罪悔罪,帮助她顺利改造,她所在的七监区民警对其心理、性格、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多次集体研讨转化方案,开出了一份“私人订制”的教育“菜单”。
从零开始。谈话中,小梅说:“你们不用对我多费心,我就是这么一堆了!”民警耐心开解:“无论你过去犯过任何错误,来到七监区后,你在我们眼中就是一张白纸,拥有无限的可能,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张改造的“白纸”上绘出属于你自己的美丽色彩!”经过多次沟通、疏导,小梅渐渐感觉到了温暖,她慢慢放下心理负担,摘掉了身上的“标签”,决心从头再来。
发掘优点。小梅好面子,自尊心极强。日常改造中,民警通过细心观察,寻找小梅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公开表扬、正面强化,鼓励她参加读书演讲活动和文体比赛,受到大家的好评,让小梅很有成就感。渐渐地,小梅变得自信,精神状态也有了改善。
心理疏导。针对她易暴易怒和自卑敏感的特质,监区民警开展了“心的重建”“非暴力沟通”等心理矫治课堂,并安排心理互助小组,通过开展交流、谈心,帮助她疏导不良情绪,缓解了改造压力。
再续亲情。民警多次与小梅的亲属联系,帮其重新搭建了与亲属联系的桥梁,完善了久违的亲情关爱系统,也让她重拾了对亲人的感恩之情,一步步缓解了对未来恐惧迷茫的消极心理,打消了自暴自弃的念头。终于小梅彻底敞开心扉,改造逐步走上正轨,还成为改造上的“进步标兵”。
小梅刑满释放回家后,一直想再来感谢挽救她的民警。这次千里送锦旗,圆了她的这个心愿。临走时,监区民警送给她《终身成长》《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两本书,祝福她走好今后的人生路。(邱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