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深入把握其核心要义的基础上,促进“枫桥经验”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近年来,天长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321”工作法,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18个,涌现出了“秦您说”“大校”“福韵千秋”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终结在基层,止步于“网格”。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多年来,“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枫桥干部群众总结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积累的宝贵经验。2021年,滁天高速石梁路段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作业,却突然遭到附近村民拦路阻工。为护航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后盾保障,调解员“大校”通过多次会见双方当事人,开展“背靠背”“面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居中调解,从民生工程发展大局到百姓利害关系损失赔偿,从“大家”到“小家”,“大校”将对比分析报告字字斟酌、向村民们一一耐心解释,这一场拦路阻工案件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而今,滁天高速正式通车运营,一辆辆重卡半挂飞驰而过,调解过程中每一个“大校”的参与和行动,最终汇成“罗马大路”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将矛盾纠纷终结在基层。邻里间本应该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可是生活中常常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如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影响邻里和气。这时,就需要“调解员”们用真情融化隔阂,以行动解决问题,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身边“最近一米”。2023年10月,千秋街道净业社区一居民因装修时忘记关闭水龙头而导致大量积水经天花板和墙体渗入到楼下邻居家中,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发生激烈争执,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调解无果。为了防止矛盾激化,街道启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解模式。协调派出所民警、法院法官、律师与社区人员共同参与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地,双方内心的坚冰渐渐融化,认识到自己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两邻里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化干戈为玉帛。
将矛盾纠纷止步在“网格”。“以前小区环境差,楼道里存在乱堆乱放现象。自从有了‘网格’,社区环境变好了。”在滨河观邸小区的社区网格化治理微信群里,居民们纷纷为社区的变化点赞。自2020年1月起,天长市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工作法,统筹在职党员、“五老”人员、志愿服务者、业主代表、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八员”力量下沉网格末梢,建立健全“网格吹哨、各方响应”的联动联处新机制,进一步培育了解决基层矛盾的主体力量。将街道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五老”志愿者、“双报到”在职党员等广泛参与到“微网格”治理中,促成了社区事务共管、共治和共享,实现矛盾化解在家门。
一个个鲜活的基层治理案例,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群众心锁,解开了百姓心结。调解员们不断践行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激活着基层善治的“一池春水”,守护着小城天长的万家灯火。(通讯员 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