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户籍人口逾千万,被依法判处缓刑、假释或暂时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人员底数相对较多。为落实贯彻全省村居两委依法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精神,该市把颍东区作为此项工作试点。近日,记者来到颍东区正午镇,走访了部分司法干警和村居干部,实地见证一场从家门口出发的温暖帮教。
2022年6月,阜阳市司法局参加全省社矫工作芜湖现场会学习归来后,立足阜阳实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践摸索,2023年9月8日,阜阳市司法、民政和财政三家联合印发了关于《阜阳市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村居两委依法参与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作出明确细致的详尽要求。
颍东区司法局副局长李海林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率先行动,涉及社区矫正工作的26家成员单位合力参与,特别注重调动村居两委干部的积极主动性,颍东区社区矫正委员会精心制作了《村(居)两委及帮矫人工作手册》,将相关文件收集整理,统计明确村(居)干部名单,规范入矫登记表格,列出帮教人协助社区矫正工作负面清单,将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专门印制在册,真正做到帮教人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正午镇司法所长周锋摸爬滚打在基层一线多年,对于辖区16名社区矫正对象如数家珍。据介绍,他们都是被判处缓刑,分布在9个行政村里。针对这些入矫人员,从报到之日起,所里就有针对性地为每位社矫对象量身定做了系列矫正规划。在村居干部依法协助帮教的基础上,该镇还创造性地将辖区“红管家”“五老人员”一并纳入帮教力量。每一位入矫对象从前期社会调查到个人家庭变故,其思想波动的蛛丝马迹都被精准监测。社区矫正人员李某积极参与秸秆禁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等活动,2023年8月上旬,情绪却出现反常。其所在的村委员干部通过了解,第一时间向司法所所长周锋报告,原来李某的父亲因肺癌晚期不治去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周锋和村干部一起赶到李某家中安抚,不仅为其争取到2000元救助款,及时纳入返贫监测户,办理低保,还为李某的母亲安排了村里的清洁公益岗位,每个月有了一笔固定收入。这场家门口出发的司法关怀,感动得李某流下热泪。
无独有偶。颍东区某镇女性社区矫正人员王某今年33岁,患有重度抑郁症。其与家人关系不睦,乡下的房屋因地基塌陷后,她独自租房住在市区。该镇司法所会同村干部,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入矫第20天,司法所长忽然收到她的一条短信,称自己吞服了大量抗抑郁药物,只求速死。该镇司法所长一方面拨打120急救和110报警,另一方面向村干部紧急通报,千方百计联系其家人,并协同司法干警一起赶往其租房住所。接到相关报告的阜阳市和颍东区司法局领导闻讯也赶到现场,参与指挥抢救。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为没有王某家人签字,医院无法履行救治手续,幸好有村干部出面,签署了合法的抢救手续。转危为安后,王某被送往第三人民医院作精神方面专业治疗,由于其家人拒绝返乡参与救治,只好再次由村干部代为签字转院救治。与此同时,由村干部协助当地司法部门启动快速程序,为王某办理了低保和医保手续。在住院治疗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村干部每次都陪同司法干警来到医院探望走访。康复出院后,也是村干部代表其家人,亲自接她出院。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康复后的王某现已完全回归正常生活,在一家大型商超做商品销售,连续三个月荣评销售冠军。其家人回到家乡后,一手拉着村干部,一手拉着司法干警,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某与全家人终于亲情回归。
正午居委会党总支成员方勤介绍,自己的女性邻居李某是开办电信的个体商户,因犯泄露公民身份信息罪被判处缓刑,纳入社区矫正对象以来,司法所指定由她协助帮教。方勤是湖北人,嫁到颍东正午后,与该女性邻居由于年岁相仿,两人特别谈得来。2023年3月入矫后,方勤和她走动得更密切了。李某主动向方勤表示,自己因为不懂法而触犯刑法,一定痛改前非,积极配合社区矫正,不给组织添麻烦。王桥居委会的杨某因犯帮信罪被判处缓刑后,该居委会干部史建业被指定对其协助一对一帮教。在获悉杨某因做工受伤康复后,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史建业多方协调,终于为杨某联系到距离其家只有300米的一家企业,从事轻度工作的岗位。
阜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支队负责人周柳林表示,颍东区司法矫正工作实践显示,相比社区矫正机关,村居两委具备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地缘上更“近”,大家生于斯、长于斯,相互熟悉,性格、成长经历等知根知底;二是情感上更“亲”。村居乡情、友情和亲情叠加,联系千丝万缕;三是介入上更“快”,村居干部与社矫对象互动频繁,发现问题迅捷,信息掌握准确;四是效果上更“优”。作为一级自治组织,叠加无可替代的人脉、民生、管理资源,如公益岗位、申请救助、推荐就业等,更具有针对性。颍东区司法社区矫正大队长李瑞认为,村居干部依法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给村居干部带来额外负担,他们的介入,更有利于边缘群体的自立自强,同时,也是对村居自向工作的有益推动。(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