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温玮雯 付夏 季晓婧 高永峰)“园区周围有些店招老旧了,想原貌更换,是否能直接实行?”“店里的位置不够大,在上下货物时,能否利用廊檐短暂堆放物品?” 3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管理“面对面”座谈会在庐阳区颍上路建华文创园内的中心广场上召开,30余家沿路商户纷纷抛出问题,寻求解答。对当天提出的26个问题和建议,城管部门坚持能立即解决的尽全力解决,无法立即解决的给出方案解释清楚,解释了仍不满意的,帮助释放情绪让其解气。
据介绍,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了解、解决沿街企业、经营户、单位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所需”“所急”“所盼”,宣讲立面管理及“门前三包”政策法规,庐阳区城管局在全区开展“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活动,主要包括面对面宣讲座谈、创建示范路段、集中解决问题、开展专业培训等4项内容。
“这样的活动将在庐阳区连办10场,预计覆盖近千家商户。主要是为了将以往群众被动上门‘找’政策,转变为主动上门‘送’政策。同时,通过‘门前三包’示范路段的打造,引导企业、经营户、单位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庐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红星路的“合肥庐阳区和义德餐饮店”,店前空地小、人流量大,但却依然保持门前环境干净整洁,堆放整洁有序,不影响过往行人通行。
“我们开店好多年了,营业员平时除了打扫好店内外卫生,也会提醒客人不要乱扔垃圾、停放好车辆。”店主卢先生表示,履行好“门前三包”责任,保持好店铺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客人也更愿意来就餐。
自去年以来,庐阳区不断创新“门前三包”管理模式。率先在淮河路步行街试点推进“门前三包”示范街区创建工作,精心设计与淮河路步行街立面元素相匹配的新型仿古“门前三包承诺牌”,邀请责任商户参与评比考核……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反响。今年,庐阳区城管局将在淮河路步行街区“门前三包”示范街区的基础上,在辖区各镇、街各选取一条路段,按照精细化治理示范路段创建标准,打造颍上路、凤台路、红星路、春梅街等10条“门前三包”示范路段,推进全区优美街巷环境建设。
“门前三包”示范路段的创建标准是什么?记者了解到,首先,路段上的沿街商店、单位不得少于50户,责任书签订率、履约率、责任书张挂率均需达到100%。此外,在日常管理上,还应落实自查自纠、协同管理、联合检查、评比表彰、容错纠错五项机制。以联合检查机制为例,城管部门每月抽取5个责任单位,与城管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示范路段“门前三包”履约情况进行检查评分。通过这一模式,将有效推动群众不断提升“主人翁”意识,完成由“我被管”向“我来管”到“我要管”的角色转变,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