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江
甲辰龙年春节赴京城,和孩子们团聚,顺便逛逛景点。农历大年初四,天气晴好,风和日暖。儿子问想去哪玩,我说,去长城吧!
本以为,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日,外出的游客较少,可避开旅游出行高峰。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并不靠谱。接近八达岭长城景区时发现,这里到处都是一个堵字,前后都是密密麻麻的车流人流。好不容易挤进景区停车场,但想找个车位都特别费劲。这个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北京旅游高峰已提前到来,各大经典景区、知名景点,游人爆满。而八达岭长城,无疑是今年北京最热门的一处旅游打卡地。
登长城,可选择徒步线路,也可乘索道登临。为免去徒步登长城的拥挤不堪,我们决定乘坐索道。但这一选择,竟让我们在广场上足足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这摩肩接踵、前胸抵后背的队伍,这一眼望不到尽头黑压压的人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登临长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久了,人群里难免有人抱怨,有人叹气。也有人无奈地调侃道:“估计今天有一亿人来爬长城呀!”而我,并不为此感到半点后悔,以为这份漫长的等待,也许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吧!
伟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引发无数人心灵的共鸣。人们常常以“自毁长城”,来比喻因自身愚蠢行为,而白白断送大好前程。这足以说明,长城在国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分量。登览长城,成为许多人一生不变的信念和执着的向往,谁不希望“到此一游”!
终于坐上缆车,登上长城。此刻,那种兴奋、激动和自豪,顿时涌上心头,竟让我一时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伫立于长城之上的我,为自己能一睹长城的巍然雄姿和磅礴气势,而感到庆幸无比,忍不住在心里反复念叨:“我终于登上长城啦!我终于当一回好汉啦!”
横贯中国北方大地的古老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宛如一条身躯矫健的巨龙。穿越两千多年漫长历史、穿越边陲烽火狼烟的长城,虽然早已失去当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但雄风犹在,浩气长存,丝毫不影响它在人们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位。
古代称为“边墙”的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凝聚起来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人将举世无双的中国万里长城,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据说,宇航员从太空俯瞰地球家园,长城是唯一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地面人工建筑。
历史上的八达岭长城,是护卫京城的重要门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以其巍峨蜿蜒之姿盘踞群山之巅,以雄奇险峻著称,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和杰出代表,也是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它依山就势建在悬崖陡壁之上,方砖青石砌筑的坚固墙体,忽上忽下,盘旋曲折,烽燧绵延,风骨凛凛,尽显雄奇壮观的景象。
随潮水般前呼后拥的人流,我们一鼓劲登临八达岭长城最高点——北八楼。这是一座最险峻、最具地标性的敌楼。站在楼前,视野极其开阔,是俯瞰长城、拍摄风景的绝佳处。纵目远眺,苍山如海,雄关漫道,好一派辽阔壮美的北国风光。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沿高高的城墙一路走来,此时,我的脑海里,回旋着一曲沉郁悲壮的旋律。国有危难之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宏伟的长城。这首诞生于抗战时期的《长城谣》,在华夏大地广为传唱,曾激励起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为抗击外侮和追求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与我们并肩而行的几位年轻游客,难掩兴奋之情,一边舞动手中鲜艳的小红旗,一边放开嗓门齐声高歌。我也受到他们的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出声来。我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定然和我一样,每当听到这慷慨激昂的歌词,顿时热血澎湃,精神振奋,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从心底油然而生。是的,长城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也是这个古老民族古朴雄浑的坚挺脊梁,更是威武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呈现。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夕阳余晖里,长城那矫健劲拔的身影,恰似一条金鳞闪闪昂首欲飞的巨龙。龙舞山河,龙腾盛世。龙的威仪、龙的雄姿和龙的神韵,带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也瞬间定格在我相机的镜头里。
新年登长城,让我多年的夙愿,转眼变为现实。伫立长城之上,游目骋怀,心生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