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信访工作新要求,践行群众路线,着眼“三个融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人大信访工作模式创新,推动了一批信访问题的有效化解,持续提升人大信访工作质效。
推进“党建+信访”相互融合。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从方便群众信访、规范工作流程角度出发,及时修订了《铜陵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制度》,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和接待来访工作规则》,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促进“立法+信访”相互协调。围绕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及时将群众呼声、群众诉求整理反馈市人大法工委,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为地方立法提供参考并协助做好立法后续工作。《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围绕争议双方完全迥异的信访诉求,市人大信访部门与法工委共同督促行政执法、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按照条例要求,妥善推动问题化解。与此同时,将《信访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的宣传纳入全市“江淮普法行”活动中予以整体推进,建立人大信访以案释法工作机制,将普法贯穿办信接访、督查督办等工作全过程,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督促承办部门依法妥善处置信访事项。
致力“业务+信访”相互促进。及时分析来信来访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由市人大信访部门会同相关工委研究化解长效机制。利用专项审议、工作评议等监督工作,提升人大信访工作办理质效。将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作为监督议题的重要来源,信访反映指向集中的问题或问题反映集中的单位,列为常委会监督议题或工作评议对象,以法定的监督形式促进共性问题解决。整合基层人大组织资源,以代表联络站点和立法联系点为阵地,以“屋场会”、听证会、答疑会等形式,对争议较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疑难信访件进行调处,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律师和普通群众共同参加,通过公开辩论、双方质证、探讨协商等环节,推进民事民议,为当事双方提供公开平等的对话空间,促成当事双方矛盾化解,实现信访事项案结事了。(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