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军
在当当网上购买了一本《幽深之花》,这本书是洪放老师继《南塘》后的又一部散文集。
没有多长时间,我就收到了该书。晚上回家吃过饭,立即坐在电火桶里开始看“花”。书装帧设计比较素雅,封面一半是浅蓝色,一半是白色,蓝色占的位置比较多,白色占的位置相对少些,而且留白处还有朵手绘的花,花开得硕大,花旁有几枝举着拳头样的花骨朵,花,究竟是朵什么样的花,全凭阅读者想象,或者就叫幽深之花。幽深,汉语词汇,释义为深而幽静;引申为遥远、久远;幽僻之处;深奥、玄虚;亦指隐士。在这里应该解释为幽僻之处的花或者为隐花。洪放老师所指的幽僻之处是指小巷,山道,禅寺,村庄,圩田。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先生为该书作序。全书共分为两辑,第一辑即是《幽深之花》,共85篇,第二辑为存史或者废弃,有三篇。书中的文章,篇幅都不是很长,精短,凝练,清澈而幽深。陆春祥先生在序言中说,洪放是懂得把握文字与情感节奏的,他以诗人、小说家的身份闯进散文的领域,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却相当节制,文章只露冰山一角。文中有些场景也能唤回我的一些记忆,譬如《汽渡》,有一年我跟父亲去南京,车子到板桥那个地方,江面上正好有浓雾,我们也是等了好长时间才过了江。还有戴名世墓、净土莲社、走马岭这些地方,我也去过。今天读洪放老师的文字,分外亲切,仿佛又重新走了一次。
阅读中,其实我还是比较偏向洪放老师的禅意文字。“众生视浮山,芥子而已。我视浮山,却如天地。因棋说法。棋与山无非都是道场”(《浮山道上》)。“寺在肥西严店。东有巢湖,西有紫蓬山。山水之间,正好参禅”(《小丰禅寺》)。《寺中花》写道:你看那泉水,水便是佛;你看那花,花便是佛;你看那石头,看那树根,看那山墙,都是佛。”读这样的文字能让一个人从喧嚣之中瞬间沉静下来,或许这就是思想的魅力,我说不出来,却在心里,真正地感受到了。我也喜欢写这样的文字。记得洪放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不要单纯地去围绕着寺庙写禅,可以通过物或者别的形式来写,让人从中悟出禅意。就像《香炉寺记》中所写的那样:没有人探究。也不能探究。万物有序。这个序,是深入不得的。
很长时间没有看书了,今夜捧读洪放老师的《幽深之花》,越读越觉温暖,浑然忘却了冬日的存在。跟随洪放老师时间是最长的,然而进步却是最慢的,甚至无法抵达老师的那种境界。洪放老师的文字,看似平静的叙述,却张力巨大。《夜行火车》不到两百个字,然而写出了对壮年陨落的弟弟深深的思念:空荡的铁轨上,到处浮动着小弟那早逝的苍白而细瘦的目光。”第二辑中的三篇文字篇幅有点长,毕竟这是存史。《元四章》中的文字以散文诗形式呈现出来,意境特别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春入、最好、忽然、如风、正好、册页,单看这些文章的标题,就容易让人有了一睹为快的欲望,更想看到青苔里所隐藏的无数个春天。
阅读是欢喜的,尤其阅读这样幽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