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省公安厅出台“36项举措”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3-13 15:55:26

推动全省公安系统建设规范化涉企犯罪接报案中心,推动涉企犯罪案件“一站式”受理;全力服务汽车“首位产业”,促进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开展网络营商环境“警盾护企”行动,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月7日,省公安厅发布《全省公安系统积极参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下称《举措》)。据悉,《举措》共有5个部分36项举措,全省公安机关在便民助企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将立足职责、结合实际,为积极参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一系列“新动作”。

在恪守法度、公平公正,全环节规范公安涉企执法方面,为破解经济犯罪案件报案难、受案难、立案难等突出问题,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16个市级公安机关、62个县(市、区)级公安机关建立经济犯罪接报案中心并投入运行。今年,省公安厅推动建设规范化的涉企犯罪接报案中心,实现涉企犯罪案件“一站式”受理。

与此同时,我省将推行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使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实行重大涉企刑事案件提级审核制度,涉及全省性、行业性重大敏感案件由省公安厅审核;规范异地涉企执法协作审核审批,对外省公安机关对我省企业及经营人员采取人身或财产性强制措施提出办案协作的,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协作方式;大力推行涉案账户“阳光冻结”,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冻结;深入推进涉企案件快侦快办快结,最快速度侦破案件,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对被羁押企业经营者在看守所、拘留所期间,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会见或签署重要文件给予支持和帮助;涉及企业社会信用的执法行为,一律实行“派出所—业务警种—法制部门—分管局长—局长”五级审核制度;对企业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依法推行“轻违速罚轻罚免罚、首违不罚、公益减罚”等更多柔性措施。

在关口前移、协同联动,全时空织密企业防范网络方面,我省公安机关指导企业严密内部安全防范,帮助企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涉企风险预警通报发布制度,定期面向社会公开发布预警通报进行风险提示;对警情多发的企业项目,加强涉企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及时消除隐患;强化企业商业秘密刑事风险感知,指导企业构建商业秘密犯罪防护体系、开展员工警示教育;加强重点联网企业网络安全防护,守住企业网络安全红线;针对“走出去”企业,提供安徽公安24小时在线服务,实时了解诉求、回应咨询、宣传政策;组建皖警安商护企“轻骑兵”,开展入企安全防范宣传。

涉企违法犯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头疼的事之一。在全领域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方面,我省精准打击各类侵企违法犯罪,保护企业健康发展、安心经营;强化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打击,帮助企业提升内部职务犯罪风险防范能力;开展网络营商环境“警盾护企”行动,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等企业全面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员,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快速响应机制;建立涉企案件快速追赃挽损机制,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公安也有实招。搭建“皖警安商护企平台”,及时接收、分流处置企业合理诉求;全力服务汽车“首位产业”,促进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成立长三角为民为企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联盟,推动更多高频业务在长三角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针对新入驻企业,公安机关一周内主动上门提供“套餐式”服务;推行省外徽商“皖警一路守护”,实时掌握在外投资徽商情况,收集诉求及涉刑风险;开展“筑巢引凤”人才服务计划,最大限度支持引进的外籍人才在皖创新创业;实施交通出行“安全畅通无忧”工程,确保周边关键节点、高峰时段道路交通安全顺畅;精心服务商贸会展演出活动和“安心旅游”,做到全天候、定制化、守护式、前置型服务管理;拓展“线上+线下+流动”服务渠道,实现服务更便捷;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实现高频事项“一站式”办结;加快推动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我省落地执行,进一步便利出入境管理服务。

在畅通渠道、闭环落实,全方位构建亲清警企关系中,我省建立完善“企有所呼、警必回应”工作机制,对企业群众各类诉求建议限时办理,严格落实闭环机制;建立完善“有事即到、无事不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不同时间、不同警种交叉入企、重复入企、频繁入企等情况;建立公安营商环境政策案例宣传选育机制,每季度面向全省市、县公安系统开展案例评选,激发全警服务热情;加强公安管理服务监督评估,消除不必要顾虑、打破不必要限制,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警企关系。

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抓实《举措》落地见效,确保有诺必践,推动打造更好更优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记者 李斐 通讯员 皖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