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近年来,合肥市三河古镇、极地海洋馆等景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更新与环境卫生提升,积极开展“无废景区”建设工作,量身制定创建“无废景区”实施方案,提升景区品牌形象,促进景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景区优化环境监测、车船调度、售检票等系统,加强游客预约、游览、体验和反馈全过程的智慧服务管理,加强旅游环境容量监测,科学管理景区的资源消耗。三河古镇通过景区官网、公众号、抖音号上线网上购票、电子地图、智能导览、问询投诉等“一键式”服务,从源头减少纸质废弃物产生。在宣传活动方面,景区通过宣传广告机、投放电子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大普及垃圾分类、禁塑等“无废”宣传力度,引导游客做“无废城市”建设的践行者、监督者、倡导者。提倡游客使用电子讲解,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定期组织以“无废城市”为主题的志愿者公益活动,全方位加强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无废”观念。
根据合肥市“无废细胞”创建细则要求,2023年度全市共成功创建25个“无废景区”,将“无废细胞”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极地海洋馆通过推广环保理念,引导游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降低垃圾产生量。肥东县博物馆、刘园古徽州文化园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投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郁金香高地景区倡导低碳出行,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肥西县紫蓬山森林公园通过加强景区生态保护,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积极引导游客珍惜环境,保护环境,共同打造“无废景区”。
通过“无废景区”的创建,全市旅游景区为广大游客营造了优美、整洁、文明的旅游环境。下一步,合肥市景区将以“无废细胞”创建为目标,优化实施方法,打造一批优秀案例,推动绿色旅游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