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以爱之名守护万家灯火
包河法院积极探索少年家事审判新路径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3-14 10:40:39

开庭前允许未成年被告人父母“温情陪护”,判决后对未成年人持续回访帮教,诉调对接化解家庭矛盾,对“问题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全面贯彻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保护的方针,积极探索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持续在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支持、司法救助等方面同向发力,全方位、全流程做好少年家事审判工作。

多措并举抓好涉未审判

包河法院作为从2006年起就开始集中管辖合肥市所属市辖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层法院,一直将未成年人审判庭定位为集涉未案件审判、判后回访帮教、法治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审判机构,坚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圆桌审判”,建立完善“温情陪护”“法庭教育”“社会调查”“庭后回访”等特色审判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走进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未成年犯开展判后回访工作,这是包河法院未审庭的工作日常。通过对未成年犯的回访,未审庭法官详细了解未成年犯代表在服刑期间的生活状态、反思感悟及对未来人生的规划设想,并结合监狱反馈的情况,从法律、教育和社会等角度对其进行教育和感化,为其回归社会做准备,以积极的行动回报家庭和社会。

该院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涉少案件当事人的保护从身份利益、财产利益延伸到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坚持打击和保护并举,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严格执行《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判处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同时,成立全国首个“未成年人社会疗愈团”,并设立“心灵驿站”“涉未成年人案件法律工作站”,一体推进主动救助和联动救助,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及司法救助,积极参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大平台。

该院未审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2021-2022年度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合肥市2022年度“青少年维权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和为贵”化解家事纠纷

“调解纠纷促和谐,情理交融显温情”。近日,包河法院未审庭的法官和特约调解员收到了一面锦旗。在该起案件的审理中,法官和调解员积极联动,通过诉前、庭审和庭后多次调解,聚焦庭审查明的案件事实,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群众基础好、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精准找到矛盾纠纷的关键点,促成案结事了人和。

包河法院立足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弘扬“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包公调解文化精髓,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判始终,创设以“和”为中心的家事审判品牌。设立家事调解室,选派9名经验丰富、擅长处理家事案件的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在诉前调解中适当引入家事调查、心理辅导等手段,形成婚姻辅导、心理疏导、家事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用非诉方式化解家事纠纷。

小张(化名)和小王(化名)因婚后感情不和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争执不下。在庭前调解阶段,双方各执一词,经多次协商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后案件被转至审理阶段,考虑到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的特殊性,强行判决后续矛盾会越来越多,承办法官在庭审中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并围绕双方争议焦点释法析理,坚持法理情相结合。随后,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再次进行调解,并邀请调解员老师参与其中。秉持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孩子权益的理念,法官摆事实讲法律,调解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抓住孩子健康成长这一关键点,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双方进行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意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结案后,法官又将此案推送给家庭教育工作站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进行定期回访,对因家庭变化而遭受影响的未成年人开展疏导教育,最大限度地减轻因父母离婚对子女的伤害。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该院联合妇联、检察院、关工委设立了全省首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对离婚案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对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适时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引导父母认识并改正自己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切实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多管齐下推动社会治理

“咚、咚、咚……”2月21日,在包河法院少年法庭,一场模拟庭审敲响了法槌。辖区的小学生组队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了庭审现场,“零距离”感受法院审判工作。

包河法院十分重视培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在机关成立“法润绿禾”法律宣讲团,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在校法学生提供法律实践,并合作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选派12名干警担任辖区多家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未成年人需求及成长特点,量身定制了参观法院、模拟法庭、趣味问答等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与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社会机构合力打造的普法员培训项目《助笋成竹 法护花开》,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对于审判实践中发现的社会问题深入展开各项调查研究,及时形成调研报告,助力社会综合治理。已开展防范新型毒品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设等有关调研,不断健全与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强化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坚持以案促治,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社会问题,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为社会治理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讯员 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