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激发消费活力的必要前提。去年,我省各地各部门携手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安徽”品牌,让更多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3月12日,我省公布2023年“放心消费在安徽”十大事件,展示我省放心消费行动特色亮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促进皖美消费。
事件一:安徽省发布首批100个皖美消费新场景
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保委联合发布安徽首批100个皖美消费新场景,这是安徽省有效激发消费潜能、充分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重大创新举措,旨在挖掘多领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热点。首批100个皖美消费新场景,涵盖了街区乐购、不夜市集、休闲度假、生态田园、新型商贸、文娱潮玩、科教研学等七大领域,消费场景丰富多元,商旅文体多业态融合,充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放心消费场景体验,提高了皖美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活动网络投票量达92.5万票,浏览访问量达935万人次。评选活动吸引了人民网、央视新闻、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进行了广泛报道。
事件二:“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安徽”行动高质量推进取得新进展
2023年6月6日,《“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2023-2025年)》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签约。沪苏浙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共同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在长三角地区深入开展通信行业放心消费建设的通知》,在通信行业共同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2023年,全省单位、街区、行业、乡村、县(市)区五大示范创建矩阵协同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列入50项省民生实事范围,省、市、县(市、区)分级完成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919个,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突破6万户(新增 3.7万户),ODR单位(在线消费纠纷企业)增至 3336家(新增1560 家)。12315效能持续提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3亿元。消费环境建设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皖东南八市共同开展“满意消费在皖南”行动,泛皖北七市组建消费维权协作联盟。
事件三: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支持省消保委诉“入川毛肚火锅”店、牛某等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胜诉
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21日,淮南市“入川毛肚火锅”店实际经营者牛克阳等人,伙同店内厨师长及后厨工作人员,将客人吃剩下的废油提炼加工成“口水油”,继续供其他客人食用,案发时销售“口水油”火锅锅底62805份,销售金额1709998.2元。在案件侦查阶段,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证据固定,向法院提起公诉终审判决后,支持省消保委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7月,省消保委对淮南市入川毛肚火锅店、牛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8月17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支付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129994.6元,并在淮南市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事件四: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成效突出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人行安徽省分行、安徽证监局、安徽省网信办集中开展以“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全省金融机构深入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和商圈,创新开展“懂金融·徽生活”系列宣传,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据统计,全省累计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约1.94万次,触及人群约2.74 亿人次。同时,开展银行业“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保险业“寻找生存金领取人”活动。目前,试点银行已唤醒账户1.5万户,唤醒金额5976.8万元,寻找保单2.2万件,成功支付生存金3.52 亿元。通过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助力构建让人民群众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消费环境。
事件五:想查哪家?市民直接点名─全省住宿场所“你点我查”活动深受好评
出门在外,住得是否干净、舒心是每个消费者都关心的事情。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住宿场所“你点我查”活动,强化住宿业卫生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及时、精准回应社会关切,营造住宿行业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促进住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共对2643家住宿场所开展了“你点我查”投票,收到投票65098张,对市、县投票数分别列前5名的较大规模住宿场所、风景旅游区住宿场所列为监督检查对象。“你点我查”活动开展以来,共检查全省较大规模住宿场所576家、风景旅游区住宿场所274家,责令限期整改227家,立案查处52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121次。
事件六:安徽省汽车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三年来成功调解汽车消费纠纷300多起
汽车消费纠纷涉及金额大、专业性强、调解难,让汽车消费者很闹心、很烦心。为高效化解消费纠纷,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根据省司法厅省工商联省高院《关于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2020年12月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从事全省范围汽车经销行业纠纷调解服务,成员由行业专家、法律顾问、媒体等人员组成。截至2023年成立三年来,安徽省汽车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发挥商会调解优势,共处理汽车消费投诉、纠纷300多起,为维护汽车消费行业健康发展,规范汽车消费环境,作出积极贡献。此外,调委会还定期召开座谈研讨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法律培训。举办“模拟法庭进车展”宣传普法,定期免费为车主提供汽车消费纠纷法律咨询服务。
事件七: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2023年全省安全用药月活动成效显著
为深入推动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根据国家药监局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202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省药监局开展了以“安全用药 健康为民”为主题的2023年全省安全用药月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了“安全用药大讲堂、公益行”、安全用药科普基地开放日、“寻找身边最美药师”等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用药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提升公众药品安全科学素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安全用药需求,营造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举办活动启动仪式141次、安全用药大讲堂269场、安全用药公益行254次,投放各类宣传册、广告和视频50余万份,累计15余万人参加。
事件八:同心共护“驿”路食安—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食安行”活动全面启动
高速公路服务区客流量大、食品消费量大,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展现食品安全成效的重要窗口。2023年10月17日,省食安办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消保委、省交控集团、合肥市政府、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在新桥服务区共同启动以“同心共护‘驿’路食安”为主题的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食安行”活动,着力构建完善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主管责任四位一体的高速服务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共治共建共享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共同守护高速服务区“舌尖上的安全”。据悉,全省目前共有116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引入了老乡鸡、麦当劳等100多家餐饮品牌,通过开展高速服务区“食安行”活动,推动服务区餐饮服务提质升级,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为旅客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事件九:淮南市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样本推动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基层之治”
2023年,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消费纠纷基层人民调解机制,消费纠纷调解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协同,调解满意度不断上升。该局在全市消费投诉较大的12个乡镇(街道)设立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推行“六个一”建设,即一个专门人民调解机构、一支专业化调解队伍、一个良好调解场所、一套完善运行机制、一批典型维权案例、一套完整处置程序。消费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建立以来,成功调处消费纠纷4462件,调解成功率98.6%,满意度98.8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4.4万元,消费纠纷平均处理时长3.93天,比传统模式缩短了6.07天。安徽日报创新板块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入选安徽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
事件十:来宣城 放心游—宣城市打造旅游信用商圈擦亮放心消费品牌
2023年,人民银行宣城市分行、市场监管局、发改委、文旅局、消保委五部门联合出台《2023年“来宣城 放心游”信用商圈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以诚信为基础、以信用为核心的“放心游”消费品牌。组织336户文旅经营户签订诚信承诺书,在信用宣城网站开辟专栏,承诺“立信”。依托信用宣城网站、诗意宣城公众号发布诚信经营视频,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引流“增信”。市场监管部门梳理放心消费单位,文旅部门梳理文旅经营主体,由金融机构帮扶“用信”。同时,对泾县月亮湾、宁国皖南川藏线旅游线路经营户,分别创新专属“信旅贷”、“宁游信”信贷产品。截至2023年底,宣城市金融机构共对接经营户11417户,授信51.63亿元,发放信用贷7.59亿元,其中,为放心消费单位放贷3576万元,为经营者节约利息成本682.46万元。(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