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2023年以来,省司法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署,立足司法行政系统职能,积极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律保障。
强化消费权益保护普法宣传
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去年,该厅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列入重点普法内容,将普法责任情况纳入省政府法治宣传教育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加大推进落实力度。以“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为抓手,制定2023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同时,组织全省司法行政部门参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专项行动,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百佳法治民企”评选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法治体检”活动,通过组建法律服务团、搭建结对平台、开展法律帮扶、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等方式,深入企业“一对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化法律服务。
据统计,2023年全省组织律师实地走访企业1.3万家(次),政策宣讲解读5000余场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5万条,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据介绍,省司法厅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消费领域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扎实推进消费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到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当地。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优势,村(社区)调委会每周一次、乡镇(街道)司法所每月一次、县(市、区)司法局每季度一次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普遍排查,全面防范风险隐患。
此外,在全省部署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将涉及消费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消费、环保、物流、电商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引导企业通过调解方式化解商事纠纷。2023年全省共有消费调解组织92个,化解消费领域矛盾纠纷8400余件,有效维护消费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维护消费者权益
该厅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项目,将请求赔偿医疗、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等相关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提高到本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为更多符合援助条件的消费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个人诚信承诺制,对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困群体,依法免予经济困难审查。
优化便民措施,试点推行设区市全域内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一体化通办;对符合条件且行动不便的消费者申请法律援助,开展上门提供服务。开展全省法律援助案卷质量评查、典型管理举措评选,进一步规范消费纠纷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完善消费权益保护服务网络
据悉,省司法厅制定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一轮三年规划(2023-2025),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实体平台融合发展,让群众有法律服务需求时“抬头能见、举手可及、扫码可得”。截至目前,全省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3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7万个,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同时,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安徽法律服务网,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全业务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2023年,安徽法网办理法律服务预约业务5.2万件,实体平台接待咨询23.6万人次,12348热线解答法律咨询72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