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消费金融也以更加深刻的方式嵌入人们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中。2023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切实办好为民实事,用心用情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去年,该局坚持党建引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提升金融消费者满意度和幸福感,立足发展大局着力优化金融消费环境,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该局深化“党建+信访”,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与定期约访、带案下访有机结合,构建“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机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办结销号管理。同时,加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联合省高院印发《关于推进金融消费者送达地址确认及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意见(试行)》,从制度层面促进解决金融纠纷“送达难”、纠纷调解“推广难”“司法确认难”等问题。加强调解组织体系建设,实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省内市域全覆盖。注重加强监管引导,在“12378”热线话术中增加调解内容,实施监管指派调解案件线上流转,督促机构落实纠纷“可调尽调”。深入调查研究,面向机构、行业、消费者召开座谈会,围绕投诉处理、纠纷化解、县域金融消保等主题,摸情况、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聚焦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系统梳理并不断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找准症结,动真碰硬,分批分类推动问题解决和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满意度和幸福感,该局不断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进一步完善处理信访、举报、投诉事项操作规程,对接访、登记、转办、核查、回复、跟踪等环节全链条明晰职责。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以12378热线安徽分中心为主渠道,拓展16个分局投诉举报专线、12345热线、安徽省信访系统、政风行风热线等渠道,抓好12378热线扩容工作,新增7条线路和坐席,加强系统改造和技能培训,全面对接消费者诉求,稳步提升消费者维权工作质效。同时,聚焦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与宣传,全年共开展宣教工作5.15万次,累计触及消费者约2.97亿人次,助力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着力办好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实事,组织保险业开展“寻找保险生存金领取人”专项活动,推动消费者知情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进一步落实,行业已累计寻找保单2.2万件,成功支付生存金3.52亿元。部署银行业机构开展“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广泛宣传政策举措,加强正面引导,规范公告通知口径和提醒提示短信内容,督促全省银行机构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和服务,通过先局部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方式,稳妥有序推进提醒提示工作,唤醒消费者“沉睡”财富。协同省有关部门做好安徽省推进逝者“身后事”一站式办理改革、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适配性改造工作,加强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体现金融服务的温度。
在着力优化金融消费环境方面,该局对全省银行保险机构消保工作进行“全面体检”,进一步提升监管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梳理共性问题,加强工作提醒提示,强化机构主体责任,督促相关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消保工作水平,近年来,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消保体制机制完备性逐步提高。持续开展消保专项检查,对银行保险机构销售行为规范性、客户信息真实性和消保体制机制建设等情况开展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深入开展消保个案调查,针对信访举报等途径反映的违规问题线索,认真做好具体事项调查与核查,及时回应社会公众的诉求和呼声,督促辖内机构及时解决和落实整改问责,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深化银行涉企违规收费治理,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深化开展银行涉企违规收费检查督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宣传引导,推动机构建立健全违规收费治理长效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工作中最贴近人民、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必须始终把人民对金融的需要、群众对金融的关切放在心上,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