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3月13日下午,在洪铺镇东风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妇联、团委的青年志愿者们忙于张罗“爱心超市”的积分兑换准备工作。兑换现场,整齐摆放着几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洗衣粉、毛巾、牙刷、洗洁精、洗衣皂等日用品,志愿者按照兑换券,逐一给群众分发兑换物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欢快,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些积分从何而来?洪铺镇党委副书记汤霖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举的原则,根据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家庭美德、诚实守信、政策响应等方面为评分指标,通过对农户实行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大力弘扬勤劳 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幼、诚信友善等美德思想,推进移风易俗、镇村治理等工作。”
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理解,洪铺镇还专门出台积分细则,明确在各项事业和工作中被评为怀宁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镇级积50分、县级积80分、市级积100分、省级积120分,以最高等级为准,不重复积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等,积10分;积极响应镇村政策号召,协助镇村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被评为先进典型的,积10分;积极参加防汛、抗旱、防火、反诈、防溺水等志愿服务活动并表现突出的,每次积10分,每年不超过30分;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有具体事例的,每次积10分……
村民钱时杰夫妇都60多岁,孩子常年在外,家里环境以前较差,自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他坚持扫干净摆整齐,逐渐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目前已通过“积分超市”兑换了价值30多元的用品,“现在,左邻右舍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积分一个比一个高,比分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日渐浓厚。”
“看似简单的积分制,不仅‘兑’出了文明乡风,也不断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汤霖告诉记者,如今的洪铺镇,已由原来的以村干部为主体的乡村治理逐渐转变为以村民为主体的村民共治,稳步推动乡村环境得到长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