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村支书,及时安排村医为我母亲诊治,在我们急需帮助的时候送来了温情与关怀。”这是近日池州市12345热线服务平台接收到的一条留言内容,该留言是为了表扬贵池区秋江街道莲台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光辉为民排忧解难的担当作为。
原来,留言人杨先生是秋江街道莲台村九里组人,目前正在外地务工。前几日,杨先生通过监控看到母亲不舒服,在万般焦灼之际,他拨通了村支书徐光辉的电话,徐光辉接到电话后,立即安排一名村干部和村医赶到杨先生的老家,为杨母进行了治疗。
说到为民办实事,徐光辉感触颇深:“都说基层工作不好干,但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作为一名村干部,解决群众困难是工作职责,更是初心使命。”
近年来,贵池区秋江街道继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探索形成“党建+网格+自治”的治理机制,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筑牢“红色堡垒”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多提提,群众的意见最宝贵。”秋江街道阮桥社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乡风文明评议大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些年,秋江街道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培育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以“信用村建设”为载体,广泛宣传解读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
“议事厅的正前方是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沿江军民进行斗争的3位主要领导人的雕像。正中间是林维先,安徽金寨人,中共沿江地委书记。”自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建成以来,秋江街道发挥本土优势,宣讲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沉浸式”课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履职担当能力,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
强化“一网统筹”
“他们家的玉米秸秆常年堆在我家门前,影响我家出行,多次劝说置之不理,村小组长得知此事后,迅速反馈到村委会,村委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解,没几天就调解好了,出行也顺畅了。”莲台村村民老章乐呵呵地说。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秋江街道构建了“街道党工委——联系村干部——村(居)网格长——村组网格员”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并科学合理划分基础网格532个,全网覆盖党建、民政、人居环境、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以“小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网格员有着‘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网格管理能够实实在在地摸清治理的堵点、难点,‘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升治理效能。”秋江街道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吴正生说道。
近年来,该街道聚焦为民办实事,以高效服务推进网格化建设。把党组织的前沿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把党员干部职责设定在每个网格上,以“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民谋利,为民尽责,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用好“群众自治”
走进秋江街道莲台村,富有特色的乡土气息映入眼帘。村民们在家门口聊天说笑,村口外墙和展板上的村规民约醒目可见,其中既有邻里相处的准则,也有对乡风民俗和社会治安等内容的具体规定。村民吴大姐告诉记者:“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会向村民通报,村民给出的意见建议村里也会积极采纳,因此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很高。”
村规民约凝聚着村民对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共识,在维护乡村稳定、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秋江街道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把遵纪守法、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规”出了乡村治理新秩序,“约”出了乡村发展新风貌。
群众自治是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信用村”、百姓说事点、红白理事会、“警民议事厅”……秋江街道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平台、创新群众参与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2023年以来,该街道已建成“百姓说事点”14个,收集纠纷线索171条,化解矛盾纠纷171件,开展治安巡逻防控550余次。(通讯员 喻文娟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