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3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认真贯彻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聚焦“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目标任务,围绕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乡村振兴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重点做好“育、引、留、用”工作。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程光林介绍,2023年,我省出台一个文件、启动一项探索、实现三个首次、用好两个平台。一个文件即《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举措》,集成推出了5项计划16条措施,大部分措施为首提首创。一项探索即研究推进“乡编村用”工作,引导编制资源、更多的人才下沉一线扎根乡村。三个首次分别为首次评选乡村振兴人才,分高、中、初级给予一次性补助,近万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新农人获得殊荣;首次定向培养334名高等学校农技专业学生,充盈了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储水池;首次认定发布356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充分激发身怀绝技绝活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两个平台分别是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这个平台,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6.6万人次;依托各类培训机构这个平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2.9万人次。
今年,我省将多方联动“育”,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增体量”“有内涵”,继续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全年再选拔1万名左右高、中、初级乡村振兴人才,再开展20万人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再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同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安徽省乡村振兴专项职业技能竞赛,落实好“以赛代评”等激励措施。打破常规“引”,供给人才招引政策“接地气”“有成色”,积极支持各地简化程序引进县域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县级以下可拿出不超过30%的事业编岗位面向本地户籍生源招聘,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支持乡镇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用于引进教育、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大乡村规划、农技推广等岗位开发力度,招募105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支一扶”人员,赴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乡村振兴工作。
此外,我省将优化环境“留”,保障返乡下乡创业“生态好”“有平台”,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首批试点建设59家乡镇人才驿站。组织高层次专家赴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载体平台,针对性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信息咨询、融资快办、跟踪扶持、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服务。不拘一格“用”,使得乡村人才发展“添空间”“有盼头”,坚持以评促用,适当放宽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从任职年限、论文要求、奖项要求和继续教育等4个方面,向农业科技人才倾斜。实际工作地在乡镇的事业单位可申请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专业技术岗位。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千方百计把人才用好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