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省委一号文件锚定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目标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阅读量:10000 2024-03-20 21:37:48

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值春耕春管的好时节。3月20日,《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向社会印发,这也是今年的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当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锚定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目标,守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着手,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之路。

“去年以来,我省有力应对‘烂场雨’等多重挑战,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介绍,2023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4元、居全国第13位,增速8%、居全国第9位。

“粮食”二字重万钧。去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达830.2亿斤、增长1.2%,实现“二十连丰”,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安徽力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介绍,今年,我省将重点是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着力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多种粮、种好粮,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不低于8115万亩、7143.5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产量830亿斤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去年,我省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万亿元,农村产品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民宿数量发展至8000多家、一年增长近一倍。今年的乡村产业发展如何干?文件部署,要重点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实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大粮仓、大肉库、大厨房”,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我省将加快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1.3万亿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去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立“1+6+20”政策体系,首批200个精品示范村开展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8233个,乡村建设创新升级。今年,我省将重点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分类建设、从容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文件提出,要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第九批选派干部轮换工作;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完成“送戏进万村”1.5万场以上,支持开展“四季村晚”、“和美乡村”篮球赛、广场舞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在建设平安乡村方面,将培育推广“六尺巷”“一杯茶”“作退一步想”等调解品牌,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健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此外,文件还明确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发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坚决守住“四个不能”底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