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紧紧围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深化社区矫正体制改革,强力打造社区矫正“队建制”新模式,呈现出起点高、行动快、成效好的发展态势,未发生一起脱漏管、失控以及严重影响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等现象。
科学设置,整合资源,打造矫正实战平台。按照区位相邻、交通便利、有利工作、合理设置的原则,在全区将9个乡镇分片设立五松、顺安2个社区矫正中队。报请区委编委招聘司法行政辅助人员8名,专门用于“队建制”中队人员配置,并结合前期购买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4名和2名挂职狱警,每个中队分配副科级中队长1名、政法编副队长1名、挂职监狱民警1名、社区矫正协管员4名、社会工作者2名共9人的专业化队伍。按照司法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共调剂约1100平方米业务用房,配齐执法警车、智慧矫正设备、矫正手机、电脑等办公设备,做到场所独立、功能科室齐全。
理顺关系,明晰职责,凝聚矫正工作合力。推行“大队+中队”运行模式,理顺社区矫正管理、指导、协作、服务等各种关系,形成统一指挥、运行规范、反应迅速、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将原有社区矫正工作职能从司法所剥离,明确社区矫正大队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监督,中队担负日常监管和执法职能,司法所协助配合社区矫正的工作体制,避免职能交叉,使工作关系更顺畅,监督管理更精准。注重加强与公检法等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日常联络、工作衔接、突发事件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矫情分析会议,实现执法主体与协助主体的良性互动,确保“队建制”模式有效发挥作用、高效运行、行稳致远。
多措并举,强化管控,提升矫正帮扶质效。义安区通过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总计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率先在全市完成“队建制”改革工作,实现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目标。落实好签到、报告、走访、请假等制度,加强周末、法定节假日值班值守以及夜间巡查,严格矫正纪律。今年以来,累计处罚矫正对象29人次。其中,训诫8人次、警告11人次、佩戴电子腕带6人次、提请撤销缓刑4人(已收监执行3人),彰显社区矫正执法严肃性。义安区共投入150万元完成“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充分运用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雪亮工程”,实现“人工”+“智能”全方位监管。每月对所有矫正对象全部走访到位,不漏一人,今年以来,已开展走访约700人次,组织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约820人次;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委托第三方机构心理老师一对一进行心理辅导8人次;积极落实困难帮扶举措,会同区残联、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开展春节走访慰问,累计为3名生活困难矫正对象发放慰问金3500元以及生活物资,体现矫正“温情”,取得良好矫正质效。(孟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