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虬曲苍劲,满覆新生的嫩叶枝丫,春风轻拂,散发出阵阵槐木清香,一旁的古井边村民们络绎不绝,提水饮用……3月18日,宿州市埇桥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组再次前来看望这棵位于解集镇大尚庄的千年古槐。
不久前,这棵古树还在遭遇“健康危机”,好在检察机关通过“益心为公”云平台及时发现这棵千年古槐亟待修复的公益诉讼线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立即整改,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古树重焕生机。
古树逢春的背后,离不开检察公益诉讼的守护,也是埇桥区检察院“益”心护埇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埇桥区检察院精心培育古原“益”路公益诉讼检察品牌,以公益之力守护好青山碧水、历史人文和百姓幸福。
古木逢春
丰山叠耸于后,林木苍翠;浍水绕亘其前,草木秀美。
埇桥区城跨汴水、接淮通泗,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富集。古树名木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等生态价值,更是串联文明进程的“有生命的文物”,让本土的历史文化更加清晰可感。去年2月,埇桥区检察院通过“益心为公”云平台,收到反映解集镇大尚庄这棵千年古槐亟待修复的公益诉讼线索,上级检察机关转交的群众来信中也呼吁相关部门关注、助力古槐长青。
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立即开展实地调查,发现古槐的“健康”状况堪忧,树干大半倾倒于地,树皮多处开裂,树心大部分朽空,用水泥砖块涂抹填充。且路面水泥硬化至树根,周围也杂草丛生,影响树木“呼吸”成长。
针对树木生长势、管护现状、标牌留存等问题,检察机关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古树名木进行全方位“体检”,并按照“一树一策”原则制定修复养护方案,让古树生长复壮。
相关责任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制定修复计划,且邀请省林业部门的专家现场指导、给定方案,拆除水泥路面、清理填充物、加固树干树枝、开展防腐处理、清除病虫害和树基周围杂草垃圾,并重制保护标牌、翻新护栏围挡、修葺古井及石碑。数月后,葱郁繁茂的树荫重新倾举,承载历史文化和村民情感的千年古槐重焕生机。
“这棵槐树是唐朝种下的!”3月18日,检察机关对该处古树修复情况开展回访,村民们热情地向检察官介绍这棵树龄1400年的古槐,“你看这树干上像马蹄的凹印,相传是唐朝名将胡敬德坐骑踢蹬的……”
春风雨润槐香溢,古木逢春嫩叶舒。大尚庄千年古槐只是埇桥区人民检察院守护古树名木的一个缩影,据悉,该院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公益诉讼守护古树名木专项监督,有力推动古树名木的挽救、修复、管理工作。和大尚庄的千年古槐一样,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在守护之下复绿“逢春”。
良田涌绿
高标准农田关系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是壮大农业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挖掘内需消费潜力、增强村庄治理活力的重要举措。
去年7月,宿州市埇桥区检察院按照“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年活动的要求,前往各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对高标准农田逐一进行摸排。经查,各乡镇高标准农田存在土堆、沟渠堵塞、占用土地、农药包装废弃物残留等共性或个性问题,检察机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拍照留存,并进行记录。
8月7日,埇桥区院对案件进行立案,并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听证会上,检察机关介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职责公益诉讼案件的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通过PPT向与会人员展示走访调查中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及相关行政机关分别阐释了问题的原因、导致的后果及下一步整改措施等。
会后,埇桥区检察院向辖区各乡镇及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明确管护责任,依法履行高标准农田的管护监管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对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管护工程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的宣传引导,充分做好组织动员,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共管的良好局面。依法继续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监督管理职责,保护高标准农田及农村人居环境。
收到检察建议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履职整改,取得良好成效,促使高标准农田有效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
三月仲春,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走在埇桥的各乡镇,绿色悠然的麦田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一片绿意盎然。
“益”心护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千年前,白居易与友人依依惜别,为埇桥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千古传诵佳句,“古原”之称也由此而来。近年来,埇桥区检察院紧盯损害公共利益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发力,孕育出了富有埇桥特色的古原“益”路工作品牌,走好践实公益诉讼检察之路,守护“古原”繁盛长青、宜居乐业。
“我们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精耕履职的‘核心区’、深耕履职‘主城区’,勤耕履职‘开发区’。”在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李明峰看来,埇桥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可以说是“三区”并进,担起了检察之责。
李明峰口中的“核心区”即“水土气”污染、耕地保护、食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围绕这些方面,近年来,该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5件,发出检察建议25件,其中“3·26”跨省倾倒危险废物案一案,通过发出系列检察建议督促危险废物妥善处置,追索生态损害赔偿800余万元,办案组获省环保厅、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通报表扬。所谓“主城区”,则是国有财产保护、英烈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定领域。此外,该院依法、积极、稳妥探索公益诉讼“等外”领域,保障村民集体权益,针对“公益”公墓变“盈利”墓地外销问题,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提起公益诉讼,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归位”、高标准农田规范化建设……
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被动办案向能动履职转变,从案件办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李明峰告诉记者,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该院注重理念转变,诉前整改率达到98%,通过公开听证、诉前磋商、联席座谈、共同执法等举措推动问题解决近百件,同时综合运用“检察建议+专题分析+专题报告”等方式强化源头管控。(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