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全面统筹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创新“四联四度”,积极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全面推进基层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组织联建,强化社会治理“力度”。组建由宣传、组织、政法三家牵头的市、镇两级网格联动中心,市委副书记兼任网格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打造政法委统筹、组织部牵头、宣传部实践的全新“网格+”实体化运行平台,与市一站式矛调中心、综治中心深度融合,推深做实“网格文明实践+”这一品牌,整合政法、宣传、组织、卫健、城管等现有网格,科学划分1231张综合网格,由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其他村(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打造由上至下网格指挥体系。按照“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模式,融合文明实践、数据城管、综治系统等多元数据,促进跨部门数据对接与信息共享。建立“集中受理、及时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分析汇总”五步工作闭环,实现多方参与、共享共建、精微共治。
网格联治,提高综合治理“精度”。深入推进“三官一律”入网进格,筑牢基层“四个一”,构建综治中心与政法部门联动协作新格局,探索完善“网格+警格”工作运行机制,由“一村一警”向“一格一警”下钻延伸,有效提升“主防阵地”综合治理能力水平,以做实“警格”治安夯实“平安底盘”,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天长市公安局汊涧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面推行优质检察资源全要素下沉网格,镇(街)检察巡回工作站全覆盖,通过定期坐班与流动上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打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把群众反映的需求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着力构建“对接精准、智能高效、治理融合”的“法官进网格”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2023年,天长市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同比减少5.4%,为滁州唯一“四连降”,万人民商事案件起诉率为滁州最优。不断增强“一村一法律顾问”,统筹部署“律师进驻网格群”,着力打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需求的“网格化精准普法”新路径,让居民“足不出户”坐享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17个,滁州市级103个。
部门联办,拓宽基层治理“广度”。制定下发《天长市网格联动中心运行工作方案(试行)》《网格员考评办法》《网格联动中心工作制度》等配套文件。建立网格联动“3+X”会商研判机制,“3即: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X即:网格联动部门,创新打造“一屏观天长”指挥调度系统,嵌入各镇(街道)网格地图模块,围绕平安建设五大职责任务,动态监测领域矛盾风险案事件,汇总分析各类矛盾问题的变化趋势、地域分布,做到实时感知态势、精准调度、科学研判决策,实现天长平安指数“一屏观”。运用平台大数据集成功能开设“天长网格绩效考评”模块,对“网格员考勤、事件上报处置、重点人员走访、网格安全指数”等履职情况进行月度绩效考评,创新镇(街道)政法委员为每个网格打分做法,建立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通过常态化、滚动式督查,形成“由果导因、对症下药、反观成效”的工作闭环,实现对网格滚动督查、倒逼履职。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突出统筹协调作用,政法单位、行业部门、属地合力攻坚,形成“受理—转办—落实—追踪”闭环智慧治理模式。
三级联调,探索防范化解“深度”。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纵向上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建成村(社区)百姓评理说事点103个,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横向上建立医疗、交通事故、物业、信访、总商会、婚姻家庭、金融等1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严格落实村(社区)周排查、镇(街)月排查制度。以争创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为契机,整合具有群众诉求化解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部门以及人民调解、网格管理、平安建设等力量资源,打造综治中心“天长样板”,推行“五个一”工作体系,以及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一中心受理、一揽子解决、一站式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天长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实体平台,打造皖苏接边联调指挥中心,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分类处理”。2023年以来,矛调中心牵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通讯员 唐陵华 董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