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王安静 赵武)3月29日,在淮南市八公山区的主干道上,一名检察官手拿卷尺,俯身测量起了盲道,而这正是为了接下来的一场公开听证会做准备。
作为一种无障碍设施,盲道是一个城市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突出条纹样式的盲道,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为视力障碍者提供出行便利。盲道被占用、损坏或其建设不规范,将会严重影响部分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记者了解到,自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始以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行动。
针对辖区内蔡新路、淮凤路等城市主干路面盲道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该院认真核查线索,对路面进行大范围的实地摸排,发现有的路段路砖毁损、盲道中断,部分道路盲道被机动车、非机动车违规停放占用,还有的盲道临路边而建,与侧方道路存在较大高度落差,这些处于“忙碌”状态的盲道,随时会让老年人、盲人“历险”。
3月29日,八公山区检察院就盲道安全隐患问题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政协委员、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平台志愿者参加听证活动。会前,该院组织与会人员实地查看路面盲道状况,为了让大家直观了解问题隐患情况,八公山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同志现场用卷尺测量盲道设置情况。测量显示,盲道宽度仅为20余厘米,远未达到无障碍设计标准要求的30-60厘米宽度,且不符合盲道与周边道路应当居同一水平的规定,盲道右侧不到25厘米处就是步行台阶,存在安全隐患。
听证会进行期间,承办检察官胡勇详细介绍了前期排查情况,展示现场照片等证据材料,对相关法律进行释法说理。同时,该院建议相关行政单位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盲道存在的问题隐患予以整改,加大盲道的日常监督管理。 听证员在评议时,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监督意见,建议行政单位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需要时间解决的问题抓紧制定措施。
公开听证会结束后,该院立即向相关行政单位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表示,对检察建议中指出的问题和不足完全接受,将迅速展开整改工作,积极落实检察建议,并及时回复整改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