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善治】山乡喜迎新“三变”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 潘庆谊 阅读量:10000 2024-04-10 15:28:13

错落有致的村舍,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麦苗青翠,成片的金银花长势喜人……走进怀宁县石牌镇双一村,呈现在眼前的既有一种朴素之美,更有温暖人心的文明乡风,处处散发着新时代的气息。而这都离不开该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荒路”变“财路”

“今年我们要把一片全部种植下去,让金银花连成片。”4月7日,怀宁县石牌镇双一村党支部书记陈祝林站在坝脚下抬头望着坝顶,那儿还有200余平方米为金银花种植预留出来的土地。烈日晒在他黝黑的皮肤上,给他心中那份坚持又添了一把火。

石牌镇同马大堤路改建后,位于双一村一段长1.2公里、面积达52亩的老同马大堤成了“荒路”,而且杂树杂草丛生。

为此,双一村做好村庄清洁行动和摇钱树工作结合文章,陈家牌理事会成员带头深入沿堤群众家中,广泛宣传摇钱树相关政策,带领村民清除树木,清理垃圾,踊跃集资,开荒平整,耗时近一个月时间,村集体投资25万元,一期栽种了金银花32000余棵。

三分种,七分养。在金银花成长的关键时期,双一村村干每天开展除草、浇灌等管护工作,目前金银花长势良好,成活率在98%以上,已有部分金银花开花。

“金银花的种植可以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预计3年后,每年每亩能产干花10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近万元,还能带动周边30人的稳定就业。”陈祝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第二期将高标准打造金银花精品示范园,占地120余亩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进一步促人居环境提升,以摇钱树促乡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双一村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在同马大堤沿线栽植望春花1800株,努力打造一条同马大堤景观带。村里还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等地方,种植油茶2800株,黄桃1000株,银杏500株,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

“坟场”变“广场”

4月2日晚,双一村陈家牌中心村村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许多村民伴随着音乐节奏尽情地跳起了广场舞。一个村民小组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着实让人羡慕。为了建起这座文化广场,不少村民自发迁走了祖坟。如今,这里成了村民和市民驻足打卡的网红地。

“以前这里是坟场,特别是天黑,行人都不敢从这里经过。多亏了村里,现在改建成了文化广场,四周也绿化美化了,环境好多了,我每天都要到这里来散散步、跳跳舞。”村民陈红说道。

去年3月份,双一村陈家牌中心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党支部书记陈祝林提议将坟场迁移,改建成文化广场的建议。“有少数人不同意。在农村,祖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陈祝林回忆,为排除阻力、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大吉自觉、积极地参与搬迁祖坟,他和其他村干深入群众家中做工作,同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终于达成了一致。

打铁要趁热。广场建起来后,村里还新增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休闲长椅、护栏、文化背景墙等设施,将文化广场打造成集娱乐、健身、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村级多功能广场,有效地提升了全村的“颜值”与“内涵”。

“这样的好点子暖到我们的心窝窝里了。”用村民的话来说,如今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

“愿景”变“美景”

人间四月,春暖花开。灿烂的阳光洒在麦苗、油菜花上,一片片葱翠、金黄的景色错落有致地伸向远方。微风吹拂下,麦苗、油菜花婀娜多姿,处处一片盎然生机。
    “我们村民组紧邻石牌城区,秀美乡村每天都会有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谈起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村民陈秋艳十分自豪。“过去呀,陈家牌中心村真是脏乱差。”她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村里带领大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修建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62盏,解决群众出行难,拆除无功能建筑8处,绿化1200平方米,安装围栏1000米,道路拓宽至6米.……一系列的举措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村民们推窗见绿植、出门逛公园,生活好不惬意。

陈家牌中心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成果并非个例。

为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近年来,双一村在没有资金和项目的前提下,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开展“村民集资,能人捐款”,以人居环境优化为基础,大力推进村容村貌优化提升工程,围绕“宅基美化,田园洁化,村庄绿化,水体净化,道路亮化,杆线序化”创建标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打造了一批美丽村道、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绘就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未来,我们要把双一打造成乡村振兴先行村,石牌镇的‘后花园’。”在陈祝林和村民们心中,正盘算着一个更美的小康梦。(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檀志扬 潘庆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