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是创新招标采购交易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和监督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招标投标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有效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4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滁州市已全面实施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比对投标文件、分析投标抱团指数等,深入挖掘案件线索,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23年以来,滁州市办理行政案件4起,对11家企业和11名个人开展行政处罚,有效打击围标串标、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违法行为。
该市持续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推进全流程信息“最多录一次”,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2023年,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累计成交项目6529项,交易总金额819.65亿元,全程电子化率达100%。
改革能否有效解决招投标中存在的围标串标、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呢?滁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凌斌介绍,此次改革创新电子暗标横向评审,针对评审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意向评审等问题,滁州市优化系统隐藏投标人信息,将投标人的评审点随机打乱,实现专家“盲评”,消除评委打“人情分”“默契分”等不良现象,有效地阻断评委与投标人之间的“利益链”。2023年以来,全市共1916个项目采用暗标评审。同时,推行全域远程多点评标,针对评标专家资源分布不均、场地设施利用不足的问题,滁州市统筹全市281个评标工位,随机抽取全市不同地区的不同专家独立评标,实现评标全程可追溯、可分析。此外,滁州市还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联查,进一步破除招标投标领域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规则障碍和隐形壁垒。
凌斌介绍,滁州市暗标横向评审做法已作为安徽省2024年常态化机制化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重要案例之一,在全省推广。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