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打造多元共治品牌 筑牢基层善治根基
旌德县聚力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4-15 14:33:31

“其实应该好好感谢老任,要不是他这些天苦口婆心地讲这些道理,我也不会意识到我的事会给乡亲和村里带来这么多麻烦。”4月12日,三溪镇村民秦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三溪镇位于旌德县城北部,下辖1个社区,5个村民委员会,人口1.27万,素有旌德县北大门之称。该事件起因为:秦某在村机耕路旁栽树,影响了其他群众耕作,从而引发了矛盾纠纷。就在双方僵持之际,三溪镇的“老村干”调解团及时介入,在“老村干”的积极调解之下,双方矛盾得到了成功化解。

“老村干”调解团,只是旌德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旌德县委政法委秉承“实战导向、实体运行、实效为先”理念,积极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健全“闭环式”源头治理,建强“多元化”调解组织,不断筑牢县域安全稳定基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高位,位居全省前列。

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走进旌德县版书镇综治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站式解纷中心”这个醒目标识。2023年12月底,群众王某到镇综治中心反映邻居张某砍了自己山场的竹子。工作人员登记后,迅速安排镇林业站调查核实,派出所、司法所、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联合实地调处,10余次勘察山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春节前,双方握手言和,都过上了安心年、舒心年。

这是旌德县围绕“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全力构建一站式为民服务的工作缩影,群众有问题到综治中心反映,事情有人帮、矛盾有人管、心结有人解。

加强阵地规范建设,按照“1+3+N”,设置群众接待大厅+信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个性化调解室、法官工作室等功能室,配备休息椅、饮水机、老花镜等便民设施,“一杯茶、一张凳、一句问候”,让群众感受贴心暖心。

强化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主任,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副主任,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中心,配备副科级综治办主任,推行综治、司法、信访部门常驻,其他部门轮驻的“3+N”工作模式。

推进高效运行服务,秉承“最多跑一地”服务理念,通过整合社会治安、司法行政、矛盾化解、信访维稳等力量,对群众诉求事项实行首问负责,第一时间登记,分流交办处理,全程跟踪问效,实现“百姓安、基层稳”。

健全“闭环式”源头治理

“隆兴桥上走一走,什么烦恼都没有。”旌德县孙村镇玉屏村在百年古桥隆兴桥上建立“十全十美”百姓说事点,每月逢“十”开说,通过群众“说事、议事、调事、解事”,努力把每一件群众烦心事、闹心事、操心事化解在源头,化解于无形。民生小事,一头连着社会的“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把好“源头关”“监测关”“责任关”,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实现了基层矛盾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动态闭环管理。

在“群防群治”上出真招。积极编织立体化防控网。在68个村(社区)划分网格378个,选配网格员688人、网格信息员1377人;1124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建立10支江淮义警分队,百姓说事点、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在网格中有效发挥作用,构建专业力量主导、社会力量齐参与格局,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网格解决”。

在“预防化解”上出新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特别是聚焦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进一步探索实践,构建完善“排查登记、信息互通、分级管控、多元化解、调度推进”等机制,坚持以镇、村(社区)为主,发挥法院、公安、妇联等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梳理排查,分析会商研判,印发工作提示函,督促属地镇对13起重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主动干预、疏导化解,以“小家”和谐护“大家”平安。

在“宣传引导”上出实招。结合春季“开学第一课”,创新开展“法治游园会”活动,受众学生达百余人,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迎新春”“猜法治灯谜”等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熟悉辖区公共事务、了解社情民意的乡土优势,引导群众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引领带动身边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凝聚基层治理法治力量。

建强“多元化”调解组织

“不要吵,先坐下来聊一聊。”旌德县兴隆镇村民马某因为刘某家的阳光棚遮挡了自家的阳光发生争吵。镇上的“娘家人”调解员得知消息,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赶到及时劝住当事双方,避免矛盾激化。第二天,她们与镇派出所民警一同上门,但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调解陷入僵局。之后,调解员们又第三次上门,找突破口,打“感情牌”,讲“六尺巷”的故事,适时提出保持建筑现状,各让一步。在“娘家人”调解团几次上门拉家常式的调解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这起调解案是该县兴隆镇“娘家人”特色调解团队调解的40多起矛盾纠纷中的一例。2023年6月,兴隆镇成立了以女性镇村干部为主的“娘家人”调解团队,她们按照年龄结构设置了“娘家人”三支调解团,采用“按需点单、精准派单、高效接单、双向评单”的“四单”工作机制,主动解决婚姻家庭情感纠纷、邻里矛盾等,通过面对面沟通达到“事心双解”,做到矛盾问题不出村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和稀泥’式的调解不仅难见效,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我们的调解方法就是‘耐心’倾听、‘诚心’梳理、‘用心’调查、‘爱心’依法。”“娘家人”调解团团长、兴隆镇党委书记陈静说:“懂法是基础。一系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已经是调解员们的‘手边书’。”

围绕实现“握手言和”目标,该县先后推进创建兴隆镇“娘家人”、旌阳镇“老支书”、版书镇“老总管”、三溪镇“老村干”等特色调解组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持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 徐后宝 本报记者 陆慧敏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