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怀宁县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4-16 14:56:59

4月11日,记者从怀宁县委政法委获悉,近年来,怀宁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把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调解工作作为法治怀宁创建的基础工程,持续健全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建设,精细摸排研判预警、优化流程多方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大调解格局,推进矛盾调解纠纷实质性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搭建一站式平台健全阵地。健全三级阵地。该县明晰“县级终点站、镇级主阵地、村级前哨所”定位,县级层面依托综治中心原址,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调解室、听证室、仲裁庭等功能室。吸纳医疗、商事、交通事故等1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集中进驻,集成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动263个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243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强化信息共享、条块协同,聚合资源力量,为居民群众提供全链条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能解万般事”。建强解纷队伍。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广泛吸纳辖区调解能力强、人缘好、说话有分量的党员、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力量,不断壮大“基层调解联盟”。组织全县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训63场次,参训率100%,切实提升人民调解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打造调解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结合本县实际,培育形成了“老彭七步调解工作法”、清河乡“四理工作法”、查大哥“三步工作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

织密一张网精细摸排。该县以网格为基础排查宣传单元,常态化开展“政法干警下网格”,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采取普法小讲座等形式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432次。在20个乡镇组织平安志愿者队伍利用夜间巡逻,在沿街商铺、摊位,重点领域、行业和学校周边进行宣传。扎实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同创工作,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6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和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实现村级全覆盖,建成一批以县法治文化公园、县禁毒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做到在全民守法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组建10类33名“调解员专家库”,整合全县816名人民调解员、1763名村居“法律明白人”、46名执业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力量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问题解决,2023年以来,摸排基层矛盾纠纷6013件,化解成功6001件,化解成功率达99%,提供法律咨询2133人次。以“线上+线下”平台为切口,推深做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声呼应”工作,对每一件诉求限时办理、及时回复、适时回访,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2023年以来,共受理诉求1.3万件,按时办结率99.8%,满意率99.97%。积极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借助“乡村夜话”活动平台,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截至目前,全县举办活动1800余场,参与群众4万余人次,解决为民服务等问题500余个。

形成一套机制多方联动。该县深化“三调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信访等相关行政部门力量,制定“三调联动”工作办法,完善人民调解优先、行政调解补充、司法调解兜底的多层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023年以来,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6089件,调解成功6009件,调解成功率达98%。推进诉源治理。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全力打造县诉调对接中心,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截至目前,诉前调解成功4691件,化解率达44%,有效降低了纠纷化解的司法成本。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出台《怀宁县基层政法联动协作机制》和政法委分片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法主导、各方参与”的“1+4+N”基层政法联动作用,推动解决复杂矛盾纠纷200余件。(通讯员 祝节 汪姗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