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歙县新溪口乡“345”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4-19 14:36:26

歙县新溪口乡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运用“345”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新动能,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2023年以来,信访量同比下降62.5%,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融合”统揽,风险隐患发现在早

“2022年我们几家的核桃卖给了浙江的徐某,结果对方只付款一小部分,剩余的尾款以各种理由搪塞,就是不给。”2023年11月,当事人江土根到乡综治中心反映上述情况,同时,江土根得知徐某又进村收购了,就召集了几个人到村口拦住徐某讨要尾款,双方发生争执推搡,事件不断升级,情况十分紧急。网格员江雪峰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稳定村民们的情绪,一边上报网格信息,通知乡村干部和民警前来协助。经调解,徐某当场支付了拖欠的尾款1.6万余元,事态得到平息。

这是新溪口乡网格员发现上报信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强化“党建+基层微网格”工作,将政法、乡村振兴等网格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三级网格体系,织密织牢基层治理“一张网”,配备乡镇管理员、村网格指导员、组网格员等网格工作力量,实行“专人专格专责”。聚焦力量、职能、机制“三融合”,按照“网格+调解”“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的架构,将应急、综治、公安、养老服务等各职能部门力量下沉融入“微网格”,推动全乡业务工作与各村平安建设、基层治理工作整合联动、融合推进,实现警力向“微网格”延伸、服务在“微网格”开展、隐患在“微网格”发现。

“四联动”推进,矛盾纠纷解决得掉

连山村程某全与该村干部张某系邻居,日常关系融洽。去年11月6日,程某全的妻子汪某菊因不小心踩到张某所养狗的尾巴,汪某菊被狗咬伤,由此引发了纠纷。乡综治中心考虑到该起纠纷涉及连山村村干部,为求公平公正,特意邀请溪口村调解员江雪峰和派出所民警处理并反馈。经乡村干部、派出所民警现场调解,医疗费用由双方按比例共同承担,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不仅实现调解质量从“有形”转变为“有效”,也实现了“案结事了”转变为“案结心了”。

该乡完善“警格+网格”,构建“四联”机制,即信息联采、隐患联治、人员联管、矛盾联调,有效破解基础信息采集不及时、矛盾纠纷化解不规范等治理难题,构建起“网格延伸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红马甲”+“藏蓝色”联合走访,加强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信息的采集,及时掌握辖区人口底数。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30余场次,充分调动专职调解员、乡贤、“五老”等力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

“五个一”保障,基层治理常治长效

溪口村村民潘某生于2016年进入传销组织,8年未归。其间,家属多次营救均被其拒绝,后潘某生因脑梗中风倒在广东省某地路边被人所救,救助站确认其身份信息后,联系新溪口乡党委政府,其被送返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将潘某生送到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其长期在外,身份证丢失,医疗保险中断,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帮其补办了身份证和医疗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该乡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按照一支队伍领头、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一把尺子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思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要求,将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等力量纳入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将致富带头人、乡贤、退伍军人等纳入后备力量,在调解民事纠纷、农业技术、农产品产销渠道上提供有力指导。整合“雪亮工程”、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依托网格工作群、“e治理”平台等,建立健全“采集上报、核查立项、派单调度、处理反馈、检查结案、考核评价”六步闭环处置工作流程,实现网格事件“一网尽收”、联动处置,工作信息实时共享,不断激发联动共享执行力。(通讯员 洪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