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恩半导体氮化镓激光芯片实现规模量产,填补国内产业化空白;正阳机械成为国内最大的粮食烘干机制造商之一;明天氢能建成了国内首座万套级产业化工厂;翊洋汽车零部件公司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137天,刷新“金安速度”……4月15日,记者跟随“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采访团来到六安市金安区,见证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出蓬勃动能。
国产芯片突破卡脖难题
“我们的氮化镓激光芯片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走进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多条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公司总经理李水清介绍,企业多款氮化镓激光芯片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如今每月200万颗的产能依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记者了解到,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等优势,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由于氮化镓激光技术的高壁垒,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少数企业所控制,导致国内企业长期依赖进口。然而,格恩半导体凭借深厚的研发和生产经验,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氮化镓激光芯片的规模量产,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产业化空白。
“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功率激光芯片突破国际封锁实现国产自给,解决国内应用端芯片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李水清介绍,实现国产替代后,成本大幅度下降,将进一步推动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少数拥有从芯片设计、外延生长、芯片制造、特种封装到模组、器件、整机制造等完整产业布局的氮化镓激光领域的IDM企业,推动国内高端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产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助力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烘干利器降低粮食破碎
“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耕耙播收后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在金安区,就有这样一家粮食烘干机专业制造商——安徽正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它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还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为解决粮食烘干环保“卡脖子”问题,不断降低粮食破碎,保障粮食品质,该企业坚持以研发促发展,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专利24项,19项“锥形悬浮烘干除杂装置”。
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机械设备高效运作,宽敞整洁的厂区内,只有几名员工在有序地忙碌着。“我们大量使用了机器人焊接,以前需要20个人完成的操作,现在只要三个人就能完成。”公司负责人张为法告诉记者,公司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目前每天可生产10到15台循环式粮食烘干机。
近年来,正阳机械会同皖西学院共同研发了“谷物烘干智能化装备产后减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会同安徽工程大学实施了“高端智能双凤道压吸式粮食烘干机组关键共性短板技术公关”揭榜挂帅项目,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年粮食烘干机制造商之一。
“我们去年产销各类烘干设备突破2100台,实现销售收入3.1亿。”张为法介绍,仅公司的拳头产品“5H-30B上下无绞龙烘干机”就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具有破碎率低、故障率低、节能节本、烘干快、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深受粮食加工企业、贸易商、种地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用户青睐。
氢能应用填补多项空白
氢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加紧赶制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的氢能源电池堆组件,目前这里生产的210kW氢燃料电池系统、150kW氢燃料电池电堆、高性能膜电极等优势产品和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2017 年,金安率先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招引明天氢能。公司落户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氢能及燃料电池自主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座万套级产业化工厂、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的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实现了安徽首条氢能公交线示范应用,填补了氢能公交、物流、环卫、叉车等多项省内应用空白,获批了安徽省氢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参与了国内首座兆瓦级氢储能电站的建设。
自2019年起,搭载明天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省首批氢能公交在六安301线路上线运营。目前我省已运营氢能公交达70辆,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
去年,全省首台氢能环卫车辆上线运营,填补了安徽空白。“目前,明天氢能已完成洗扫、洒水、垃圾转运等氢能环卫车辆开发。还将开发氢能船舶、轨道交通、氢能无人机等领域应用。”谈到未来的发展,公司品牌总监张健信心满满。
服务温度助力金安速度
走进安徽翊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排排机械手臂运作井然有序,一块块钢板正通过热成型设备被加工为车体、骨架、舱门车身零部件。
“2023年8月13日开工建设,2023年12月29日竣工投产,历时137天,刷新了‘金安速度’。”谈起当初迅速投产的“加速度”,该公司负责人戴淑均依旧激动万分。“当时我们选择将基地搬迁到六安,营商环境就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税收还是服务上,当地政府都给我们巨大的支持。项目落地过程中,金安区各部门办事高效、保障有力,让企业‘暖心’。”他透露,正是金安区的好环境吸引了他们,企业预计2024年将把周边基地也搬迁到六安。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动工,到2022年6月份投产,格恩半导体项目一期仅仅8个半月时间就落地。
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安徽至信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动工,当年12月就投产,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6个月。
……
一次次被刷新的“金安速度”何来?这背后离不开当地优质的服务。据了解,近年来,金安区明确新能源(氢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三大主导产业,建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周六解题”机制,建立“企业+专班+首席”为其服务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接下来,金安区也将持续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