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富堨镇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为引领,紧扣“讲政治干有方向、讲策略干有目标、讲思路干有活力、讲方法干有效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
讲政治,干有方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坚持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共同推进问题解决,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建立领导班子联系驻镇单位和企业等制度,通过参加联系单位和企业的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建联合体,填补基层治理空白点。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各类志愿者共同参与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活动,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讲策略,干有目标。树立防患未然的责任意识,实现“源头”治理。一是织密“微网格”。细化“党建+基层微网格”,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全镇划分为85个网格,配备85个微网格员和16个网格指导员,将辖区内村民小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全部纳入网格之中,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联动机制,实现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形成了“格小、人全、事办妥”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成立了三级微信矩阵群组,网格员当“群主”,党员干部为中坚,群众为“铁粉”,群众问题快速处理,线上线下践行群众路线,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风险“强感知”。紧抓基层党组织这一核心载体,统筹嵌入党员、志愿者、公安等队伍进网格,整合全镇干部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重点人员、特殊人群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消除“助燃”因素,扑灭“着火点”,真正做到“治未病”。三是矛盾“快化解”。以镇、村“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为抓手,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构建矛盾纠纷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的流程化处置机制,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形成“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模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纠纷化解服务。
讲思路,干有活力。探索“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歙事井然”。一是坚持自治固根本。充分利用网格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户主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民主协商活动,使协商民主的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展现,做到村民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享成果。二是坚持法治强保障。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确保权力运行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规范、规范有依据,真正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将法律顾问参与镇村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咨询决策制度化,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把好法律关。常态化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依法行政培训,持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派驻“一村一法律顾问”,培养“法律明白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三是坚持德治扬正气。注重身边好人好事的挖掘,选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大力进行宣传,放大“好人”效应,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常态。推进移风易俗,从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着眼,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讲方法,干有效果。坚决秉持“忠专实、勤正廉”要求,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一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群众点名,领导接访”“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建立矛盾纠纷分流、承办、督办、会商、反馈等机制,压实各分管业务领导主办责任,政法委员督促、主要领导督办责任,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二是整合治理资源。根据镇情、村情、警情,开辟园艺场网格、工业园区网格、住宅小区网格,通过划小治理单元,实现了地域、人员、工作全覆盖,推动“人事网合一”。依托镇综治中心、辖区派出所、村综治中心和基础网格,整合共建企业、共建单位资源,构建“党、政、企、村、民”的多元共治格局,实现“有事大家帮”的效果。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围绕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歙县实践,推出“乡贤+律师”“九如说理”工作模式,让群众感情上最信任的人与法律素养最专业的人共同发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党员率先、代表当先、干部领先的徐村“先锋三人行”助推解难题工作法。(通讯员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