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四月,生机勃勃。在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记者看到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基地施工正酣,与生产欢腾繁忙的池州高新区(西区)交相辉映,处处奔涌着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翻开牛头山镇的“成绩单”,全国重点镇、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经济发达镇……一连串的荣誉不胜枚举。去年,该镇还在池州市大抓基层、重抓基础、推动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中,摘得工业重点镇第一名桂冠。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汇聚的是法治力量。近年来,牛头山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服务园区建设的强劲“动力源”,围绕提供要素保障、解决矛盾纠纷、优化法治服务,紧密对接企业与园区发展所需,用法治营商“软环境”不断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硬实力”。
强化要素保障支撑
“牛头山的资源好,牛头山的营商环境更好,我们在这里落户发展充满信心。”金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兵说,公司选择落户牛头山镇,不仅仅是因为境内丰富的资源,更是看中了优越的营商环境。
实行要素保障和指导服务专班推进模式是牛头山镇优化营商环境的两手重要举措。据镇党委书记林志介绍,该镇一方面成立了涵盖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规划、统计、林业等力量的要素保障专班,一站式解决项目用地、企业用工等难点堵点;另一方面由镇营商办联合司法所、环保站、安委办等部门,组建指导服务专班,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联系,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涉及政务法务、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助力企业消除各类隐患。
据悉,自2021年以来,该镇累计收储土地2200余亩,走访检查辖区企业和经营场所290余处,消除各类安全隐患68个。
联动解决矛盾纠纷
“我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汛期,因为园区企业弃土堵塞了排洪管道,造成宝赛村一位农户在湖田内种植的50多亩杨柳、乌桕受洪水长时间浸泡而枯死。事情发生后,我们一边安抚农户的情绪一边联系园区企业,积极推进定损赔偿事宜,避免了信访事件的发生。”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胡宏玉是这起涉企矛盾纠纷双向联动排解机制的亲历者。
针对信访、12345政务热线反映突出的征迁安置、施工建设、劳资纠纷等涉企诉求问题,牛头山镇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池州高新区(西区)加强互通联络,通过构建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协商调解、事后回访巩固的双向联动排解机制,全力解决涉企各类矛盾纠纷,着力维护企业与群众双方的合法权益。
去年以来,该镇共调处各类涉企矛盾纠纷62件,调解成功率达96.7%。对于未能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均引导至司法途径解决。
优化法治服务质效
“很满意!镇里的法律顾问帮忙审查了合作协议,让我们心里有了底。”池州市汇成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笑容满面地说道。
今年3月中旬,牛头山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到该企业,现场提供合同合法性审查服务,助力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坚持政法力量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是牛头山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
为进一步将政法服务触角延伸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末梢,不断扩展法治营商环境的边界,牛头山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作用,整合镇聘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反电诈、反邪教等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以高质效法律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余家次,帮助修改合同(协议)16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镇党委书记林志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口,精准聚焦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法治需求,以务实法治“硬举措”营造优良营商“软环境”。(通讯员 吴俊杰 何俊祥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