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
今天说的“代购”,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时候,我居住的县城,各类物资匮乏,就连生活必需品,像粮、油、布匹和猪肉、食盐、糖等等,都是按计划、凭票证供应,更不必说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了。
改革开放后,生活逐渐好起来了,居住县城的人,对物质需求也随之提高,不光有“多起来”的需求,也盼望生活“美起来”。我所在的县城想改变这种状况,一时还难以实现。
“代购”就应运而生了。
只要周围有人出差,哪怕是到省城,更毋庸说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了,一定会受同事或朋友,请托“代购”,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每每一个同事或者朋友,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新衣,或者样式新奇的皮鞋,或者家里床上、屋里有什么新饰品等,都要问问,“从哪儿代的?”这个时候,主人都会详细告知。
“代购”是那个年代的时尚!
我也曾经有过一次受请“代购”的经历。这次体验,多少年过去了,总也挥之不去。
1987年,我和妻子结婚。为响应“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号召,我们决定“旅行结婚”。计划先去北京,然后去上海、杭州。获悉我俩旅行结婚的消息,亲戚和同学、同事,纷纷前来道喜。临别时,也请托为其“代购”。
“代购”的物品种类繁多,要求各异,以服装、鞋子、家庭饰品等生活用品为主。妻子是个热心肠的人,把每一位的请托,详细记在小本子上,像衣服、鞋子、被单、被面、披肩、围巾、枕巾,以及尺寸、样式、花色、质地,是冬装还是夏装、男式还是女式,还有谁预付了多少银子等等。面对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繁复任务,预感要圆满完成,简直难于上青天,我几乎绝望了!可妻子却满满的自信。送走客人,她拿出一个新的小本子,把需要“代购”的物品,重新归类记在上面,她告诉我:这样便于每到一个商店或者一个柜台,就能够一下子买几样,买到的就划掉,没有的下一处再买,北京买不到,到上海,到杭州,这几个大城市,买这些东西,算什么?妻胸有成竹。
我又有疑问:这可要耽误多少时间游景点、逛公园呀,就扛着这些东西游荡?再说,到上海、到杭州我们还要挤火车、挤公交,太不方便了!我的疑问,爱人稍稍愣了一下,心中有数地说:我有办法,现在准备几个包裹袋,北京买好的东西,到上海之前,从邮局寄回来。在上海、在杭州都用这个办法,贴一点邮费,省得手提肩扛,不是很轻松吗?
我不得不佩服妻的法子!想想也曾请别人代过,这次有机会,算是投桃报李了!
在北京的第一天,去了天安门,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间还早,我们就直接进入了“代购”模式。在前门大街,面对鳞次栉比的商店,我们进进出出,逛着购着,结束了第一天的北京之旅。
在等候公交车的时候,路边的广告牌给我启迪,何不参加“一日游”,这样省去人生地不熟,对照地图寻找景点、挤公交的麻烦,又能够多玩几处,把节省的时间用来逛街、购物。我的提议得到了妻子赞可。就这样,我们旅游、“代购”二不误,后来的几天里,还去了王府井、东单、西单等购物集中之地。即将结束北京之旅,按照预定方案,寄回了满满两大袋子。晚上一盘点,只完成约三分之一。我俩笑脸相对:任务还不轻呀!
上海敞开怀抱欢迎了我们。走出列车站出站口,不远处,有一个专为来上海旅行结婚介绍住宿的窗口。当时,城市里的旅社、宾馆一床难求,有了这项服务,解决了旅行结婚人员的燃眉之急。我到窗口,把介绍信和结婚证,双手递过去,请求道:希望安排到热闹点的地方。工作人员看着我问:你从安徽来?我问:你怎么知道?他微笑回应:你的口音和介绍信告诉我了。我在安徽淮北插过队!也许,是安徽情结吧,我们的住宿被推荐到西藏路附近。他还告诉我,这里到外滩,逛南京路、淮海路都很近!我连忙道谢。
我们兴高采烈按照指点,准备搭乘公交前往旅馆,在站台路边,妻子看到了一个大型商店,提出进去看看。我说,先到住处吧。她说,如果有要的,不是省下很多时间吗?无奈前往。还好,真的就买到了几件东西,在上海,也算是旗开得胜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该玩的地方都玩了,像外滩、大世界、黄浦江,该逛的街也都逛了,不过,“代购”意识,一直绷在脑海。我们去了海河路、南京路,特别是进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那真是个大呀,宛如“进大观园”,人头攒动、比肩继踵,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们收获满满。在上海,“代购”基本大功告成!到杭州只购了些当地的特色产品,像蚕丝被面、围巾、浙绣之类的!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新婚之旅的“代购”,恍如昨日。
如今,我的县城,乃至边远的乡村,再也不会续写我的“代购”故事了!只要打开网页,商品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手指轻轻一点,商品就会源源不断直接送到家!
从“代购”到“点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我们的生活由“富起来”变得“美起来”,也聆听了我们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