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安徽在行动 】重法度不失温度 我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来源: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阅读量:10000 2024-04-28 11:47:31

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我省在推进包容审慎执法方面有何创新举措,又如何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一关了之”“一罚了事”等机械执法、过度执法现象?4月2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罗建华就该问题给出回应。


罗建华介绍,近年来,省司法厅注重以服务型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预防为主、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柔性执法模式,2023年全省共处理免罚轻罚案件5.3万余起,减免罚款超3.24亿元,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2024年,我们将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重法度不失温度、重程序不失效率、重真情不失分寸。”罗建华表示,省司法厅将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做好全方位服务。

事前主动服务,做到预防在先。坚持源头预防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服务机制,推动执法力量向预防和疏导端发力,加强涉企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推送,健全完善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让企业提前知晓法律“底线”、自觉不触“红线”,推动执法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指导”转变。

事中规范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扎实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统筹执法监管计划和任务,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基于市场主体“身份码”,探索推广应用“检查码”,在涉企行政检查中实行“亮码检查”,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优化调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

事后审慎处罚,做到善意文明。依法拓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范围,细化量化减轻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情形,避免“小过重罚”。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观察期”制度,对符合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等柔性执法方式。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等“三书同达”制度,对违法行为后果轻微、整改到位、合规经营的企业,及时帮助修复信用,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