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水阳法庭深扎基层前沿一线,紧扣群众司法需求,能动司法、延伸职能,以党建工作为依托,以诉源治理工作为抓手,以便民利民服务为宗旨,以本地特色文化为载体,聚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锚定干事创业总航标。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群策群力研究部署工作方案,明晰小组成员及下设办公室成员职责,以严密的组织建设确保“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走深走实。院党组与法庭干警先后前往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人民法庭、绍兴市柯桥区轻纺城法庭学习“法治先枫”“法庭+多元解纷”等法庭党建和诉源治理工作经验;落实将“党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要求。定期组织庭内党员干警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把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践,充分发挥党员在司法为民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辖区案件审判质效的提升;积极开展辖区支部共建活动。法庭党支部定期与辖区单位、企业党支部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实现法庭支部畅通融入基层党委领导下的治理体系,以支部共建凝聚纠纷预防化解合力。2024年以来,共组织干警开展政治理论学习4次,联合辖区单位、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2次。
凝聚联动调解合力,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以扎实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为契机,创新建立“人民法庭与人民调解组织诉调对接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以法庭、司法所、巡回审判点为中心,辐射各社区、村委会的“3+X”联合调解网络,形成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良性互动,前移工作支点,靠前研判风险,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在庭内设置“暖阳”家事纠纷调解室,与“水阳嫂子”等自治团体联动,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合力打造宣城特色“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发挥乡贤“五老”在亲情、威望、社会关系等方面优势,以“民主自治+亲缘互动”方式妥善化解纠纷;将辖区案件数量较多的村委会妇女主任纳入人民陪审员库,组建“女法官+书记员+女人民陪审员”的家事审判合议庭,充分发挥女性人民陪审员的参审作用,打造“柔性司法、调解促和”“她”力量专业化审判团队。2024年以来,共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2件,调解撤诉16件。
能动司法延伸职能,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站。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结合法庭水乡地理环境创建“水上巡回法庭”品牌,根据辖区人口分布状况及案件受理量,在各街道、社区、行政村等设立43个诉讼服务点,深入村舍院落、田间地头就地开庭、当面调解、以案释法等。创新采用“车载流动法庭+固定巡回审判点”模式,全力构建乡村便民诉讼格局;针对当地外出务工者节假日返乡较多情况,设立“假日法庭”“集市法庭”,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减轻当事人诉累。2024年以来,共巡回审理案件49件,上门提供诉讼服务18次。针对辖区商事案件纠纷日益增多情况,开辟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企业走访、司法需求收集、反馈回访等机制,总结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法律风险,制定个性化法律“套餐”,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先后为辖区企业发放法院编印的《企业常见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建议60例》《民营企业设立、治理、解散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指引》80余册,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共化解劳动合同等纠纷183件。
奏响法治文化合音,培育“家和”“无讼”新理念。结合辖区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特色开展普法宣传,如结合水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跑马灯”开展“法治邂逅非遗”特色普法宣传,唱响“法治护航非遗”“非遗助力法治传播”双重奏,相关普法宣传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微博、《人民法院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介推广;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乡风民俗、家风家训等融入调解工作,如“六尺巷”谦让美德、狸桥镇南湖村《章氏家训》中“安家二字,曰让与忍”等,对当事人加强释法明理和道德感化,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强化判后答疑和执前调解工作,组建执前督促团队,对已结案件及时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避免老问题衍生成新诉讼,着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王丽娜 记者 梅觉明)